捏脊敷脐疗法治疗小儿惊吓症83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捏脊敷脐疗法治疗小儿惊吓症83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ID:25269697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捏脊敷脐疗法治疗小儿惊吓症83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第1页
捏脊敷脐疗法治疗小儿惊吓症83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第2页
捏脊敷脐疗法治疗小儿惊吓症83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第3页
捏脊敷脐疗法治疗小儿惊吓症83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第4页
捏脊敷脐疗法治疗小儿惊吓症83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捏脊敷脐疗法治疗小儿惊吓症83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捏脊敷脐疗法治疗小儿惊吓症83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摘要】目的观察捏脊敷脐疗法治疗小儿惊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对照组83例,治疗组予以捏脊敷脐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琥珀抱龙胶囊。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捏脊敷脐疗法治疗小儿惊吓症,疗效显著,优于口服琥珀抱龙胶囊。【关键词】捏脊敷脐疗法;小儿惊吓症;镇惊散;琥珀抱龙胶囊小儿惊吓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病症,病因是突受惊恐..,目触异物,或耳闻异声,生人客到,或不慎跌扑等突受的外来刺激,以致神志伤惊,气机逆乱所致,..从而引发以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

2、表现的综合症候群。小儿受到惊吓后,神气不足,心气怯弱,因此,惊吓可导致腹泻、呕吐、不睡、昏睡、哭闹、发热,有的精神萎靡不振、消化不良、不思饮食;有的夜睡不安、失眠多梦或阵阵呓语;有的尖声哭闹、骤犯骤止。婴儿受惊吓后,大多表现为不吮乳、嗜睡或哭闹不安。年龄较大的儿童甚至可出现幻视、幻听症状。我院儿科自2001—2008年间,在临床工作中采用捏脊敷脐疗法治疗小儿惊吓症上千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6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3例中男36例,女47例;年龄6月至3岁,平均21月。其中哭闹不安者70例,伴有发热者40例,伴有腹泻者20例,伴有精神萎

3、靡者30例,伴有食欲不振30例,伴有面色青灰者60例。对照组83例中男40例,女43例;年龄8月至3岁,平均22月。其中哭闹不安者74例,伴有发热者30例,伴有腹泻者22例,伴有精神萎靡者34例,伴有食欲不振24例,伴有面色青灰者65例。2治疗方法2.1治疗组采用捏脊敷脐疗法治疗。(1)捏脊疗法:在脊背的正中线,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从尾骨部起至第7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捏脊1次,轻者1~3次

4、,重者3~6次1。(2)敷脐疗法:采用镇惊散方治疗。朱砂5g、茯神10g、远志10g、龙齿10g、琥珀10g、胆南星10g、僵蚕10g、郁金8g、甘草5g、菖蒲5g、黄连5g,上药加工粉碎成细末备用,敷脐时取适量粉末,用凉茶水调匀,置脐贴上敷于脐部即可。每次4~6h,轻者1~3次,重者3~6次。2.2对照组口服琥珀抱龙胶囊(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批号z-20025193),1次1粒,1日2次。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好转: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变。3.2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60例,好转23例,没有无效病例,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显效38例

5、,好转24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4.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4讨论小儿惊吓症系小儿神气怯弱,易受惊恐所致。小儿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受外界的干扰。祖国医学认为心主惊,心藏神,小儿心气怯弱,智慧未充,突然惊恐,惊则伤神,恐则伤志,致使心神不宁,神志不安,而引发诸症。临床以夜啼、消化不良、面色青灰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认为惊吓是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的变化特别是声音的变化不能做出正常反应而引起2。但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我院采用捏脊敷脐疗法治疗,疗效确切。晋代葛洪《肘后

6、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有“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地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捏脊疗法通过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由于督脉总督诸阳,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分布区又为脏腑背俞穴所在,“迫藏近背”,与脏腑密切相关,所以捏脊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从而起到安神定惊、健脾和胃之功效,以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夜啼等症。镇惊散方中朱砂、茯神、远志、龙齿、琥珀镇惊安神;胆南星、僵蚕、郁金、菖蒲化痰开窍;黄连清心泄

7、热;甘草调和药性。敷脐疗法是通过患儿脐部给药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外治法范围。中医将脐部称为神阙穴,又名气会、维合,属任脉穴位。任脉乃阴脉之海,它能和督脉互为表里,共同调理人体的诸经诸脉,故脐部能与诸经诸脉相通。脐部的皮肤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相比,其表皮的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因此,药物最易穿透脐部而被人体吸收。而且脐部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周的血管丰富,这就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因此,在脐部敷药能起到内服药物起不到的作用。我们采用捏脊敷脐疗法治疗小儿惊吓症,疗效可靠,作用迅速,是患儿及家长乐于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不但取材方便、价廉、安全,而且操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