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教育是一把备用钥匙

惩罚教育是一把备用钥匙

ID:25271179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9

惩罚教育是一把备用钥匙_第1页
惩罚教育是一把备用钥匙_第2页
惩罚教育是一把备用钥匙_第3页
惩罚教育是一把备用钥匙_第4页
惩罚教育是一把备用钥匙_第5页
资源描述:

《惩罚教育是一把备用钥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惩罚教育是一把备用钥匙陈筱娟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一直都在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尊重学生,弯下腰来,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对话。所以现在要是谈惩罚学生问题,马上会让教师紧张,仿佛惩罚与教育已经水火不容了。虽然在2008年教育部也出台—「“惩罚教育”的相关文件,但是在很多人看来,惩罚似乎总是和变相体罚挂钩,已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式。奖励与惩罚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刻意的激励和赏识,缺乏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一、惩罚教育何时派上用场1.家

2、庭教育中的惩罚教育场景对比:一个3岁的美国小朋友,不好好吃饭摔碎了碗,美国父母就不会再让他吃饭,饿到他认识错误为止。一个3岁的中国小朋友,同样不好好吃饭,也摔碎碗,中国父母可能会哄宝宝开心,哄他吃饭,宝宝会很得意。在爱心教育泛滥的今天,爱似乎已成了一种教育宗教,许多家长都视其为万能。尤其是当今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结果过度的爱心教育,无休止的满足使孩子养成了任性、自私、懦弱的性格,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表现为抗挫能力差,意志脆弱,也就是所谓的“蛋壳效应”。孩子行为的偏差、有瑕疵,不去拨开眼前迷雾,恰恰助长

3、了孩子坏习惯和不良行为的养成。这其实是害了他们一生!2.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我们做教师的经常挂在嘴边上的教育学生的原则。多数学生会被你的“情和理”打动,能理解你的苦心,但也有特殊的学生根本不理你的茬儿,被教师认为是“刺头”“冷血动物”“没治”的,怎么办?其实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根据学牛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惩罚”手段。这是一则我在教学工作中的案例:记得才带这个班时,对班级卫生工作我是相当头痛,几乎有一半学生好像没有打扫卫生的习惯,轮到值日不是忘记就是不认真扫,应什了事,我也曾想到用自

4、己的行为感化他们,每到放学打扫时,我亲自去,协助他们一起干,坚持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有所改善,可当你不在时,又偷工减料了,你还真拿他们没办法,天天陪着你也实在吃不消,此时,我想到了惩罚,我把他们分成三个小组:早晨、中午、下午,采用小组负责制,几个人捆在一起,包干到人,如果卫生扣分,全组一起罚扫地,(不知这个算不算体罚)说也奇怪,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卫生工作我不用再怎么操心了。平时教室卫生保持也不错,每天早上,那黑板都擦得干干净净,我自叹不如,有时我擦黑板可没他们那功夫。前后反差如此之大,我想是惩罚的魅力所在

5、吧。因此,从上面两点可以看出,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抓住时机,实施不同的教育,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严格管教,是必要的。二、惩罚教育要有目的性惩罚的根本宗旨在于“治病救人”,惩罚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出于爱,一切都是为了爱护学生——当然不是溺爱,也不是那种残酷的爱,那种职业心态被扭曲下的对学困生的苛责。“罚”要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罚是为了矫治缺点,而不是为了打击,甚至是伤害学生的自尊。这是区分必要的惩罚和“体罚”依据之一。在内容上表现为

6、:罚以爱为中心,它不是讽刺、挖苦,让学生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它犹如春风,催人奋进,它要求以情动人。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罚得无奈,老师也正为他着急、不安、难过。罚不仅仅是指出不足,更要给予学生以希望,应该避免说这样的话:你太让我失望了,我对你缺少信心……这些话犹如利剑,会刺伤学生的自信心。罚巾要多这样的勉励和期望:努力一下,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你能改正,老师信任你……在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惩罚中,有罚学生“画画”“写作”代替惩罚的,这类意在彰显学生特长的惩罚,更应该说是一种激励。我也学着用了一些方法,有学生上

7、课不认真,就让其为我代收作业,等到了办公室后,再跟他谈谈课堂里的问题,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让他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有学生经常违反一日常规,造成班级检查被扣分,就让他在课前五分钟为大家献歌一首,以示歉意。其实,惩罚和激励也许本是同一回事,只不过这种惩罚,“让爱做主”,因而更富有人情味,也更易被学生接受。三、惩罚教育要有策略性1.惩罚——不需要语言案例: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中就巧妙地处理过这样一件事。考完试之后,一个孩子拿着自己的试卷要求陶先生将“99”改成“100”。陶先生仔细看了一遍试卷后,什么话

8、也没有说,将“99”改成“100”,只不过随手在一个字上点了一个小红点。许多年过去了,那个孩子还时常回忆起这件事,并总爱说一句话,那个小红点点到了我的心里去,它教会我怎样诚实做人。原来陶先生点点的那个字是被那个孩子改过的。解析:面对孩子错误行为时,有时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然这个眼神、这个动作既包含着对孩子错误行为的责备、制止,又包含着对孩子的尊重与关爱。2.肯定——惩罚中的激励案例:我班有个非常调皮的男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