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几种现实选择

论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几种现实选择

ID:25280840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论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几种现实选择_第1页
论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几种现实选择_第2页
论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几种现实选择_第3页
论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几种现实选择_第4页
论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几种现实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几种现实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几种现实选择

2、第1 “移民”变“居民”,变“灾民”,变“异地农民”?——论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几种现实选择一、移民现象与工业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移民,在我国目前城市人的议论里,是一个很惬意、很爽的词汇,比如技术移民,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如果有人说移民是血泪两字的代名词,是屈辱与无奈的一种选择,人们一定会说他思维有问题。可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工业革命就是这么发展过来的。十六世纪的英国,因为毛纺织工场手工业的繁荣而引发的农村“圈地运动”,培根说那是对土地的“灭绝人口的掠夺”,随之而来的是“灭绝人口的牧场的形成。”当时的英国政府也承认“圈地运

3、动”造成的后果,“耕地荒芜,教堂和房屋被毁,无力养家糊口的人多得惊人。”然而这正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所要求的结果。马克思指出了问题的实质,“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合作,为城市工业造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阶级的必要供给。”农民被迫离开家园到异地落户被定义为移民,应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了;说移民是血泪两字的代名词,也应该说基本符合历史事实。现在的发展中国家,在从事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都程度不同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就以我们国家为例,除了极个别国家“政绩”工程比如三峡工程,移民问题处理得比较好一些之外,多数情况下,农民被迫离开家园后,生存状

4、况仍然以不同方式、或多或少地上演着“圈地运动”悲剧。例如,政府搞的许多水电站建设项目、油气田开发项目、煤炭和矿产开发项目,以及五花八门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大学园区和城市扩张等。这些建设项目要占用农民大量土地,动迁许多农民。可是,按照现行政策,当地农民只能得到一次性补偿,而且水平很低。在项目建成之后,国家、省和当地政府获得巨额税收和利润,换言之,社会财富增加了,城市居民获得巨大的好处,而失去土地或迁移到其他地方去的农民,生活条件不但没有改善,反而不如过去。从2000年到现在,政府倒卖农民土地单单这一项就赚9300亿人民币,有的地方政府还把土地资源转化为土

5、地资本,作为发展战略呢!这种政策,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林凌的话来说,“实质是用低廉的价格对当地老百姓生存和社会保障条件的剥夺”。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或者从一般意义上说,移民就是工业革命过程中失去土地被迫迁移的农民。至于移民怎么安置,是移民自己“自由”地成为灾民,成为城市贫民窟的难民,还是由政府把农民从彼农村迁移到此农村,变成异地农民,那只是一个资源的社会配置方式问题,不是移民的有无问题。所以,移民现象是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二、被主流社会忽略了的工业革命另一负效应资产阶级领导的工业革命历史功勋已耳熟能详了,可它的负效应几

6、乎和他它的历史功勋一样地影响深远。在资产阶级领导的工业革命时代里,就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言,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是生产力的内涵;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资产阶级征服农民、改造农民是那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是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生态环境的破坏、“三废”的严重污染。这种恶果对于穷人和富人的威胁是一样的。所以,人类很快就明白过来,自然既不能征服,也不能改造,人类要同自然友好相处,要平等地进行交换,应当创造性地适应自然。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到人类议事日程上来了。可是,资产阶级征服农民、改造农民的社会负效应是什么,一直到现在,仍然被主流社会所忽略

7、。农民的生产方式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开放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化生产不相适应;农民的居住地是分散无序的乡村,与必须由规范化城市作载体的工业化建设不相适应。就这两方面而言,资产阶级征服农民、改造农民的历史功勋不可抹杀。问题在于,农民作为生产劳动者,作为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为了适应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规范化城市新的生存环境,是不是只有被征服、被改造一条道路可供选择?农民角色的转换,是不是只有通过被奴役、被压迫、被剥削、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方式才能实现?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现在人们不喜欢听这

8、句话了。这句话是马克思按照奥日埃的说法,货币“来的世间,在一边脸上带着天生的血斑”,用“那么”一词引伸出来的。其实,早在马克思之前,社会经济学的创始人西斯蒙第在他的1819年出版的奠基性著作《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一书中,就对资产阶级只顾自己追求财富、不管普通劳动者死活的工业革命进程提出了尖锐批评。他说,“这种国家财富,从物质进步来看确实令人惊奇,但是,它到底能不能给穷人带来好处呢?”“除了忧虑、困苦和完全破产的危险以外,”“一点好处也没有。”“为了物而忘记人的英国不是为了手段而牺牲目的吗?”他主张“财富正是属于人而且为人所享受的。”可惜,在以“征服、改造

9、”为主导理念的主流社会里,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西斯蒙第的整个理论和学说就同他所代表的农民和其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