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定位与当代意义

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定位与当代意义

ID:25287285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定位与当代意义_第1页
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定位与当代意义_第2页
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定位与当代意义_第3页
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定位与当代意义_第4页
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定位与当代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定位与当代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定位与当代意义

2、第1内容加载中... ——兼论马克思关于生活方式论述的当代价值一、为什么要再提生活方式研究我国的生活方式研究发端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此之前的很长时期中生活方式研究并没有进入学术视野,就是在日常话语中使用频率也不高,甚至被意识形态贬义化。改革开放路线确定后生活方式问题立刻被提出来。当时的生活方式研究提出者赋予这一概念以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如提出生活方式概念“能较完整地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强调生活方式问题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些问题”,等等。生活方式研究的提出曾引起强烈反响,以至在上个世纪差不多整个8

3、0年代生活方式都成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站在今天回首20多年前,我们确实感到生活方式问题的提出反映了那时人们在经受十年动乱之后强烈渴望改变自己生活状况的愿望,在焕发人们对于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文化启蒙方面,生活方式研究的提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启始阶段更加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翻番”,生活方式的问题除了仍然被赋予某种意识形态功能外,主要被纳入了实现经济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的范围。90年代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还没能相应配套地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市场机制在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也对社会生活发挥着支配性的影响,表现在生活方

4、式领域则出现了同生活方式研究提出时期不一样的新问题和走势。如今改革开放走过了25个年头,这期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活发生了趋势复杂的巨大变化。只有在今天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之后,我们才能更深切感受到研究生活方式的重大价值和解决好生活方式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首先,我国的现代化实践表现出明显的跨越性质。在经济上我国既要实现工业化又要推进信息化,在社会领域我们遇到的问题比传统工业化要复杂得多。我国目前现代化的总体水平虽然仍较低,但在短短20多年中却以浓缩、强化、变异的形式再现了发达国家在200多年从现代化的启动、成长直至“后现代”发展大周期所经历的许

5、多社会问题、社会断裂、社会困惑,其中包括生活方式问题。在我国(特别是在城市),人们在分享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进步红利的同时,也开始有了“富裕不等于幸福”的体验,出现了类似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失衡”社会问题,这就同改革开放初期主要在同物质生活水平相关层面上谈论生活方式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解决生活方式失衡、追寻幸福的问题提到了日程。其次,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千美元,达到1090美元,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进入了注重质量、追求全面发展和进步的阶段。我国提出的21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就体现了这

6、一点。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适时重大调整。我们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还是贯彻新发展观,生活方式都将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提出来并发挥不可替代的理论功能。第三,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全球化及全球社会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变革的大趋势。一些学者指出,在当今时代首先在发达国家发生的社会价值观变化是重视生活质量和幸福最大化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并且把解决个人和集体“如何生活”的问题提升为主要的政治问题,即“生活政治”的高度,而全球化的实质则被表述为“以一种非常深刻的方式重构我们的生活方

7、式”。这些论述表明,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变革中生活方式的地位在提升,生活方式概念的涵义在扩展。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全球化的建构方向,这就为我们揭示生活方式的内涵和当代意义提供了广阔的时代背景和根据。如果说无论从中国或全球的视角看生活方式问题都将在现实和未来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话,那么目前的生活方式研究和理论地位却不能适应这种发展要求。在西方经典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中,生活方式大体上是作为社会分层、亚文化构成和民族性等等的描述性概念而出现的,“是用于解释别的概念的,而不是一个被解释的概念”,因而处于边缘地位;而在我国长期居支配地位的“马克思学”(指后人对马克思的研究)中

8、,生活方式理论不是被误读就是被遗忘。在学术领域,生活方式大体上是作为一个层次较低,主要限定在衣、食、住、行、乐等日常生活狭小领域的概念加以使用的,没有获得应有的理论地位。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生活方式研究课题时不具备今天这样实践对生活方式研究迫切需要及需要重新审视生活方式理论定位的条件,因此有再提生活方式研究的必要。本文着眼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需要,在发掘马克思关于生活方式理论资源的基础上,重新诠释生活方式的涵义及理论定位,揭示生活方式研究的当代意义,并对社会学学科体系的建构提出看法。二、“回归”马克思的理论原点从现时代发展的理论需要出发,在所有的近现代学术资源中,对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