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分析论文

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分析论文

ID:25297380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分析论文_第1页
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分析论文_第2页
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分析论文_第3页
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分析论文_第4页
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分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分析论文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体系的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最终将以市场导向的方式实现。要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引导下,解放思想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体系的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最终将以市场导向的方式实现。要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引导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思路,明确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体系的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最终将

2、以市场导向方式实现。目前。我国每年有上百万的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而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2008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已达559万人,就业压力巨大。以下,本文将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阐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机制。一、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意义毕业生就业是一项政策性强、时间紧迫、工作量大、接触面广的工作,也是学校与外界联系的一个重要窗口。毕业生能否及时就业及就业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声誉,并直接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迫切需要对学生就业市场进行重新定位,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高校就业市场体制,使高校就业市场

3、真正与高校管理体制相适应,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高校应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决定招生规模、专业结构、课程设置。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既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双向选择活动的服务载体和提供公平竞争的服务平台,更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评估标准的信息源和决策依据,为高校的整体运作提供导向,保证高校办学方向的正确性。同时,高校要看到市场蕴涵的机遇和潜伏的威胁。高校要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确保高校市场的主导地位;必须加大市场研究力度,拥有自己的就业市场,科学地预测市场走势,发挥自身优势去把握机遇,培育和运作就业市场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加强就业市场建设是提高高校毕业

4、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二、山东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路大力拓展、创新毕业生就业市场,应树立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服务的全新观念,建立起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者沟通的立体化就业工作市场系统。并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制定毕业生就业的“大营销”战略,立足区域、贴近行业、整体规划毕业生就业市场。山东理工大学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引导下,发挥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优势,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主动出击、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培育和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山东制造业为重点行业,以服务基

5、层为重点导向,以服务军队、国防为特殊基地,以服务西部为拓展渠道,以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域为依托,区域布局合理,行业背景鲜明,层次结构优化,社会需求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学校“十一五”期间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目标为实施“135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工程”,即建设100家紧密型就业基地,300家较紧密型就业基地,500家潜力型就业基地。三、山东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1.稳定已有市场,积极拓展新市场(1)巩固和发展山东市场。把主攻方向、主要精力投放在山东市场,以山东制造业为重点行业,在山东百强企业中优选半岛城市群中的重点企业,培植毕业生就业基地。(2)挺进环渤海经济圈。奥运会的召开、

6、滨海新区的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胶东一辽东半岛的连通等给环渤海经济圈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学校应乘势而上,有所作为。(3)拓展长三角、珠三角市场。在巩固现有就业领域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就业阵地。力争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有较大突破(4)开发中、西部就业市场。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将开发中、西部就业市场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2.紧密结合学科专业背景和行业需求,逐步建立学院(专业)就业市场。建立相对稳定、适应专业特色的毕业生就业专业市场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举措。山东理工大学机械、交通、轻工、化工、电气、材料等学科实力雄厚,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和行业需求。因此,应鼓励、支

7、持各学院逐步建立学院(专业)就业市场,将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研基地、青春创业基地与就业实践基地有机结合,实现供需双方对口交流扶持、产学研一体化,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3.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合作,不断创新毕业生就业模式。(1)尝试“预就业”模式。“预就业”即毕业生在毕业前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里到用人单位定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强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了解,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明确就业目标,缩短择业周期。建立稳固的就业实践基地是实现毕业生“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