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砂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概型分布研究

粗砂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概型分布研究

ID:25299134

大小:97.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19

粗砂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概型分布研究_第1页
粗砂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概型分布研究_第2页
粗砂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概型分布研究_第3页
粗砂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概型分布研究_第4页
粗砂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概型分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粗砂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概型分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粗砂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概型分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粗砂渗透变形重复性试验,分析了粗砂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概型分布,渗透系数概型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和极值I型分布,其中以对数正态分布的拟合效果最好;抗渗强度的概型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和Γ分布,其中以对数正态分布和正态分布拟合效果最好。这些可作为其他类型无粘性土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概型分布特征研究的参考,为土石坝渗流安全可靠度分析提供基础。关键词:粗砂;渗透系数;抗渗强度;概型分布关键词:粗砂 渗透系数 抗渗强度 概型分布1前言  无粘性土是土石坝的主要填筑材料之一。由于施工过程分层碾压、取料

2、部位不同、卸料时的颗粒分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且土体内部颗粒组成与结构的随机性,导致坝内土体多具不均匀性,表现出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性;然而传统方法进行土石坝渗流安全评估时,通常假定坝体均匀(或分区均匀),其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在某区域为常数[1].本文受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基金资助  考虑它们的变异性。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可靠度分析方法将有关参数视作随机变量,考虑了它们的随机性;在土石坝渗透稳定分析中,将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作为随机变量,和常规方法相比,可更深入地考虑施工和填土变异性的影响。因此,作为土石坝渗透稳定可靠度分析的基础,

3、探讨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概率特性很有意义。  渗透稳定可靠度计算中,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的概型分布特征必不可少。E.FEinerman[2]对无粘性土渗透系数概型分布进行了总结,认为渗透系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而有关抗渗强度概型分布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对无粘性土中的粗砂渗透破坏特性进行了重复性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概型分布特征。2粗砂渗透变形重复性试验2.1试验目的  统计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的概型分布。2.2试验方案  土石坝实际施工过程中,从料场随机取料,然后按照同一压实标准(可能局部相同),对土料分层填筑,分层碾压。由于取料、

4、填筑以及碾压等过程受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使得各部位土料的级配、压实程度具有随机性,致使不同位置土料的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具有随机性。本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模拟该过程,首先从同一料源随机取得渗透变形试验土料,然后分层制样,并按照同一干密度标准分层击实,以不同试样间的随机性模拟不同位置土料的随机性。以该方法获得的粗砂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概率特性作为实际工程中的粗砂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概率特性的参考。2.3试验设备和方法  颗粒分析试验依据土工试验规程SL237-006-1999[3];渗透变形试验依据土工试验规程SD128-032-87[4],室内渗透变形试

5、验装置采用竖直桶形渗透变形仪,试验仪器设备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渗透变形试验仪器设备示意图  本试验采用沙河集下游河道某部位土料作为试验用料,土料类型为粗砂。首先在渗透变形试验前对每一试样做颗粒分析试验,然后在控制干密度不变条件下进行渗透变形试验。试验中试样厚度为20cm,分四层制备,每层均为5cm;为控制干密度不变,首先将土料用烘箱烘干,再用电子秤每次称取一层所用土重,并按5cm控制击实厚度;为防止沿筒壁发生集中渗漏,在筒底设置了防止筒壁集中渗漏的环形垫片;每个试样平均饱和10小时。2.4试样制备时的干密度控制  无粘性土密实度由相对密度控制

6、,按照《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5]规定实际工程中砂的相对密度,但考虑到施工机械的快速发展,本实验取;按土工试验规范SL237-010-1999进行相对密度试验,测得该土的土粒比重为2.65,最大干密度为1.85g/cm3,最小干密度为1.43g/cm3,由(1)式换算干密度:(1)则控制试样干密度为1.75g/cm3。2.5试样级配及其平均曲线、上下包线  每一土样的级配曲线在级配曲线上下包线内变动,其上下限级配、平均级配数据见表1所示,颗粒分析包络曲线见图2所示。表1上下限、平均级配统计表级配(mm)<5<2.5<1.2&

7、lt;0.6<0.3<0.12<0.075级配上包线(%)96.888.472.250.918.63.52平均级配(%)94.982.966.244.015.52.91.7级配下包线(%)93.278.960.235.8122.21.4图2试验土料的级配包络图2.6试验结果  与渗透变形试验有关的试样参数平均值见表2,因知渗透破坏类型为流土,故本文涉及到的抗渗强度均指流土抗渗强度;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试验结果见表3。表2与渗流有关的参数平均值数据表相对密度Dr孔隙率n比重GS有效粒径d10(mm)等效粒径d20(mm)分界粒径d

8、30(mm)不均匀系数cu曲率系数cc0.80.342.650.240.360.464.81.01表320组试样渗透系数与抗渗强度试验结果表编号渗透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