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选择题)

古诗鉴赏(选择题)

ID:25300190

大小:188.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19

古诗鉴赏(选择题)_第1页
古诗鉴赏(选择题)_第2页
古诗鉴赏(选择题)_第3页
古诗鉴赏(选择题)_第4页
古诗鉴赏(选择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选择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诗词鉴赏(第一轮)七年级上册(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景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来说,跟诗的内容没有直

2、接关系。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大海之景象,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B.这首诗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C.这首诗寓情于景,即景抒情,而且境界开阔,是历代传诵的佳作。D.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准切地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事物形象,略貌取神,摹绘出大海的万千气象和吞吐星辰、笼涵宇宙的气魄。(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客路”“行舟”,与

3、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颔联采用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D.诗人触景而生情,诗中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2.对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在描写景物和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B.把“日”“春”作为新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C.“生”与“人”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

4、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颔联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C.颈联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春景。D.尾联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更是美不胜收。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

5、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的一个“古”字,把游子个人的凄苦推及古今,足

6、以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共鸣。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品以“秋”染“思”,又以“思”映“秋”,紧紧扣住“思”字,含蓄深挚地表情达意。B.“小桥”是静景,“流水”是动景,作者以动衬静,以桥下潺潺的流水声来反衬环境的寂静。C.“夕阳”句点出了时间,并照应了上文的“昏”字。D.“断肠”句借景抒情,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八年级上册(五)望岳杜甫岱宗夹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7、雄心壮志的诗句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厂。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C.荡胸生曾云,决毗人归鸟。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诗歌语言精练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六)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