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复兴论”的贫困论文

“儒学复兴论”的贫困论文

ID:25304409

大小:5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19

“儒学复兴论”的贫困论文_第1页
“儒学复兴论”的贫困论文_第2页
“儒学复兴论”的贫困论文_第3页
“儒学复兴论”的贫困论文_第4页
“儒学复兴论”的贫困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学复兴论”的贫困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儒学复兴论”的贫困论文..毕业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文化纲领是“儒学复兴论”,这较早可追溯到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此后三代新儒家的薪火相传,虽在论证方法上有所变易,却也都是围绕着这一纲领所做的阐发。就大陆思想界而言,“儒学复兴论”在建国后已成隔日黄花,消声匿迹了许久,但在打开国门后八十年代中期的文化讨论中..毕业,港台及海外的新儒家借机泊岸登陆,并以此为嚆矢,在大陆学界引起了一些人思想上的共鸣,最终诱发了“大陆新儒家”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后来居上,接过了“儒学复兴”的大纛。1989年政治风波后不久,台湾《鹅湖》月刊分两期连载了大陆学者蒋庆写的三万五千字长文《中国

2、大陆复兴儒学的现实意义及其面临的问题》。有人将之与1958年在香港《民主评论》上发表的“港台新儒学宣言”相提并论,称之为“大陆新儒家宣言”。在此后的1992年6月,一资深教授在四川德阳召开的“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交了一篇题为《我的现代新儒学观》的论文,申明自己服膺现代新儒学,公开揭橥大陆新儒学的旗帜。两年后,李泽厚也在《原道》辑刊创刊号的首篇文章中表达了类似的愿望。在他们看来,“中国大陆新儒家的出现为势所必然。……没有大陆学人的传承和创新,没有在海外新儒家的薪火延续的基础上开出大陆新儒家,第三期儒学发展只能是半途失落的归鸟之梦”。虽然目前学术界对是否已正式

3、形成“大陆新儒家”尚无定论,但以对“大陆新儒家”的呼唤为契机,各种各样的“复兴儒学”的观点纷纷发表出来1。有人认为“以仁为体,以和为用”的儒家思想是东亚国家与地区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思想资源,因此也可以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源”;也有人全盘肯定儒家伦理道德,认为它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整个说来“在今天仍有用处”,主张以儒家伦理为基础来重建当今中国的道德规范体系;有些学者则无条件地全面认同皈依港台新儒学,主张让港台新儒学“反哺”大陆,以实现儒学“返乡复位”的目的;还有个别学者提出了建立“马克思主义新儒学”或“社会主义新儒学”的构想;甚至有人主张,用儒家“天人合一”的自然哲

4、学、“仇必和而解”的调和哲学、“两端执中”的中庸哲学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辨证法(它被歪曲成为只讲斗争不讲同一的“斗争哲学”)。发表上述观点的学者的立场、情感、态度可能很不一样,但总的说来,他们都有着一种共同的致思趋向,即不仅异口同声地高度评价儒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认为它能够解决中国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和指导思想问题,而且围绕着这一核心观点具体展开论证的关键性论据也比较一致,大都以东亚经济奇迹为其事实依据,以“后现代主义”为其理论依据。故此,笔者亦拟从堪称“柱石”的这二大依据入手,顺藤摸瓜地对“儒学复兴论”做一番较为深入详实的学理探讨。(一)“东亚经济奇迹”透视本世纪长期以来,

5、占据着西方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现代化研究之主导地位的是马克斯韦伯理论。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西方从基督新教伦理的宰制精神中孕育出了资本主义;相反地,他在《儒教与道教》一书中,则认为儒家伦理只是调适现实世界而不是宰制现实世界,因此无法开出资本主义与现代工业。但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韦伯所谓“东亚儒家文化圈”中的日本,迅速地从战争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在废墟瓦砾上建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同时,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也奇迹般地实现了经济腾飞,一跃而起为令世人瞩目的“亚洲四小龙”;此后,马来西亚、泰国、印尼与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程度也与日俱增、“虎虎生威

6、”。“儒学复兴伦”者正是以此为事实依据,提出“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已经说明儒学正在复兴”,“孔子思想可以作为重建世界的原动力”。一时间,这类观点可说是连篇累牍地充斥了中国乃至西方的理论界。对此热门话题,台湾学者韦政通曾作深刻透析,认为东亚经济奇迹在中外学者的联手炒作之下,虽然令受挫了至少大半个世纪的儒学传人备感振奋,但“事实上,‘儒家伦理与东亚经济发展’这个话题,它的声势远大于实质的意义,因为这方面还很少实证性的研究,即使在少数相关的实证性研究中,可以知道一些确凿的证据,能证明儒家伦理有助于东亚经济发展,我们也应知道它只不过是促成东亚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之一。”2而更多的实证性研

7、究则证明了儒家伦理与东亚经济发展并无直接的关联。日本的一位知名企业家就表示,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从政治制度到生活方式,全面地向欧美国家学习,是“脱亚入欧”的结果3。日裔美籍的著名学者福山在其近著中更是提出,日本社会与中国社会的巨大差距往往被人们低估,所谓“东亚奇迹”是不一样的,日本更象美国而非中国4。新加坡领导人王鼎昌、吴作栋二人也解释说:“建国以来,在经济、科技建设等方面,我们都取得可喜的成就,这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同时还申明了新加坡当局之所以推行儒家思想教育,是由于西化后物质文明带来精神危机,所以才求助于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