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判断

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判断

ID:25304432

大小:6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9

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判断_第1页
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判断_第2页
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判断_第3页
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判断_第4页
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判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判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判断目  录摘要……………………………………………………………………………01前言……………………………………………………………………………03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03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04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05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06各种证据审查判断的内容……………………………………………………07(二)书证的审查、判断。书证,是指能够根据其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查明案件真相的一切物

2、品、符号和图形。包括用文字记载的内容来证明的书证、以符号表达的思想来证明的书证,以及用数字、图画等来证明案情的书证②。书证通常能直接证明有关的案件事实,其证明力要比言词证据更强。审查、判断书证的内容主要有:1、书证是否合法取得(与物证基本相同)。2、书证是否与本案有联系(与物证基本相同)。3、书证是否伪造或变造,是原本、正本、副本或节录本。4、书证的内容是否是有关人员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否存在暴力、胁迫、利诱、欺诈等情形。5、是否确系某人所制作,并有制作该书证的资格。6、制作书证的手续是否完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4条规定:单

3、位应加盖印章,还由提供人署名;个人在确认无误后签名或盖章。(三)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证人证言,是指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向办案人员所做的有关案件全部或部分事实的陈述③。证人陈述的情况,可以是亲自听到或看到的,也可以是别人听到或看到而转告的,但转告的情况必须说明来源,说不出来源的,或者道听途说的消息,或者是估计、猜测、想象等,不能作为证人证言适用。证人证言,是证人以对案件事实的感知、记忆向司法机关所做的陈述,每个证言都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干扰,每个证人都会受到个人感知能力、记忆、表达能力的影响而有所误差,因此,必须认真审查、判断,主要内容有:1、证言的取得是否合法。

4、如询问人有几个,询问时是否单独进行,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否刑讯逼供、引诱、欺骗,询问地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证人是否签名或按手印。2、证言的来源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3、证人是否受到非法干扰、当事人或其他人的指使、收买、威胁。4、证人与案件本身或当事人是否具有利害关系。5、个体证人证言与其他证据是否存在矛盾。6、证人的品格、操行、知识、经验、法律知识、专业技能。7、证人的作证能力,是否是不能作证人员、证言是否与其年龄和智力相当。8、询问未成年证人时,是否有其父母或监护人在场,询问聋哑证人时是否有懂得聋哑手势的翻译。9、询问证人笔录是否交给证人核对或宣读、允许补充、改正。(四)

5、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被害人陈述,是指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就其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事实和有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等所作的陈述④。被害人的陈述,多数情况下是真实可靠的,而且具有直接、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对作案的时间、地点、方法、过程、结果陈述得比较深刻。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被害人的陈述也可能虚假,如对被告人痛恨、报复、惧怕及金钱和利益诱惑等,被害人陈述同样属于主观性、可变性证据,必须认真审查判断。主要是:1、被害人与被告人的平时关系。一般而言,素不相识或关系正常者,虚假陈述的可能性较小;矛盾较深或关系密切者,可能有虚假。

6、2、被害人的品质和人格。3、综合全案证据审查与其他证据有无矛盾,前后陈述是否矛盾。4、被害人陈述的取得、形成过程及形式是否合法,如询问地点、询问方式、在场人等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核对、补正、签名和盖章等。5、被害人陈述的来源是直接还是间接。6、被害人的作证能力,如生理、精神、智力和年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自己是否犯罪,无罪或罪轻及同案其他犯罪行为等有关案件情况,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所做的陈述⑤。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整个刑事诉讼的中心人物,案件的进展和结局同其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

7、这就决定了其供述和辩解虚假的可能性较大或者真假混杂,因此必须认真审查判断,主要有:1、证据的取得过程及形式是否合法,如询问人是否具有法定资格及依法定的程序进行,讯问地点、讯问方式是否合法,是否核对、补正、签名和按押等。2、被告人的品质及一贯表现。3、陈述和辩解是否合情合理。4、同其他被告口供及其他证据是否矛盾,能否合理排除。5、正确对待和处理翻供问题,搞清翻供的真实原因,区别真假,确定真实口供。(六)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受公安、司法机关的指派或者委托,对案件中需要解决的专门性问题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