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调节小鼠移植性肝癌的基因表达

阿司匹林调节小鼠移植性肝癌的基因表达

ID:25309389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阿司匹林调节小鼠移植性肝癌的基因表达_第1页
阿司匹林调节小鼠移植性肝癌的基因表达_第2页
阿司匹林调节小鼠移植性肝癌的基因表达_第3页
阿司匹林调节小鼠移植性肝癌的基因表达_第4页
阿司匹林调节小鼠移植性肝癌的基因表达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司匹林调节小鼠移植性肝癌的基因表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阿司匹林调节小鼠移植性肝癌的基因表达作者:赵勇章必成朱宇泽欧武陵饶智国高建飞杜光祖【摘要】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调节小鼠H22移植性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的表达,探讨该药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60只,按随机分组为A~F6组;A~E组于前肢右腋皮下接种H22肿瘤细胞悬液(1×1010/L)0.12mL,24h后灌胃给药.A~C组分别给予80g/L,40g/L,20g/L阿司匹林1mL,D组予20g/L5FU1mL,E组予生理盐水1mL,每日1次,连续用药10d,停药24h,称质量并

2、处死动物,剥取瘤块称质量,计算出肿瘤生长抑制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细胞中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F组予饲料及水分正常饲养.结果: A,B,C,D组均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分别为49.84%,23.89%,29.07%,54.63%),其中以A组和D组的抑瘤作用最明显(与B,C组比较P<0.05).造模各组动物的肝癌细胞中均见VEGF和p53阳性染色,但阳性表达程度不同,与B,C,E组比较,阿司匹林大剂量(A)组和5FU(D)组可降低肝癌细胞中VEGF,p53的阳性表达(P<0.05).结论:阿司匹林对小鼠H

3、22移植性肝癌有抑瘤作用,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和p53的水平有关.【关键词】阿司匹林H22癌肝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基因p530引言不少学者认为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各阶段,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功能不同异常激活的癌基因各自发挥不同作用,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配合,突变的p53基因增强了蛋白激酶C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Ab,p53mAb均购自晶美生物技术公司.1.2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A~F6组;F组为正常饲养组,A~E组进行造模.无菌抽取接种H22瘤

4、种8d的小鼠的腹水,调细胞密度至1×1010/L,迅速右腋皮下接种0.12mL.24h后A组予80g/L阿司匹林;B组予40g/L阿司匹林;C组予20g/L阿司匹林;D组予20g/L5Fu;E组予生理盐水,皆为1mL,1次/d.10d停药,24h后称质量并处死动物,用无菌操作完全剥取瘤块称质量,计算出肿瘤生长抑制率:抑制率=[(阴性对照组平均瘤质量-治疗组平均瘤质量)/阴性对照组平均瘤质量]×100%.生理盐水冲洗瘤块后,制成石蜡切片.未造模的10只为正常饲养组(F组),不作任何处理,予以上5组饲以正常饲料及水分,在实

5、验结束时取肝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观察VEGF和p53表达.VEGF和p53表达按免疫组化说明书进行,选择切片中4个染色反应最强的视野,在400倍显微镜下,每例计数至少800个肿瘤细胞,细胞染色呈浅黄色至棕褐色均认为是阳性染色.计算出阳性染色肿瘤细胞与所计数之肿瘤细胞的百分比,根据百分比和着色深浅计分.无阳性细胞计为0分,阳性细胞百分比在0%~25%之间计为1分,在25%~75%之间计为2分,>75%计为3分[3].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SPSS10.0),

6、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H22移植性肝癌的抑瘤效果及VEGF,p53表达水平由表1可知,A,B,C,D各组瘤质量均低于E组(P<0.05);A组和D组的瘤质量低于B,C组(P<0.05),抑制率均高于B,C组(P<0.05);B组与C组瘤质量、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积分和p53积分A,B,C,D组均低于E组(P<0.05);A,D组低于B,C组(P<0.05);A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各组小鼠体质量

7、、肿瘤抑制率的比较2.2VEGF和p53表达VEGF仅在正常小鼠肝脏内皮细胞有表达,而肝细胞未见阳性染色,也未发现p53阳性染色(图1A).瘤组织中VEGF肝癌细胞浆染成棕黄色,呈阳性染色(图1B),造模各组均可见到,但阳性程度不同.造模各组中可见p53为细胞核阳性染色(图1C).A:肝组织VEGF表达;B:瘤组织VEGF表达;C:瘤组织p53表达.3讨论VEGF,p53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各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它们之间的作用不是孤立的,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配合,协同促进了细胞的癌变[4].Folk

8、man认为,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而血管生成是肿瘤发展的限速步骤,在肿瘤进展中血管生成这一表型可能是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的结果,这一点在Olga的试验中得到了证实:p53突变使VEGF的表达量升高,p53突变在肿瘤血管生成开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本实验结果看,肝癌组织VEGF,p53表达较正常肝组织有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