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防止污染转移

完善制度防止污染转移

ID:25313119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完善制度防止污染转移_第1页
完善制度防止污染转移_第2页
完善制度防止污染转移_第3页
完善制度防止污染转移_第4页
完善制度防止污染转移_第5页
资源描述:

《完善制度防止污染转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完善制度防止污染转移

2、第1 近年来,由于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发达地区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由此造成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破坏有加重的趋势,而且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污染转移的原因污染转移得以实现,一方面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更主要的是因为人类的环境认识问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资源环境是依靠自然力形成的,是大自然的产物,没有凝结人类劳动,因而没有价值。这种资源无价观无疑为发达地区的污染转移披上一件隐身衣。对污染转移问题,主要存在两种认识,一是污染转移的经济理性论,二是比较优势说。第一,污染

3、转移的经济理性论,所谓“经济理性论”,就是“经济人”在诸多经济行为中选择预期会导致其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它有两个特征:第一,以个人的经济获利为惟一目的,即利己性;第二,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而无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污染产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阶段。虽然很少有人直接这样说,但是这种认识可谓根深蒂固,因为它的逻辑就是市场交换逻辑——简言之,污染转移的动力来自农村或落后地区低成本劳动力大量存在的比较经济优势。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相差3倍以上,许多农村或不发达

4、地区的确在主动要求输入一些短、平、快的生产设备。因此,有很多人认为,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发达地区的污染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可以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在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促进整个经济增长方面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因此,有人认为,污染只是这一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的副产品,或是一种必要的代价,环境问题的社会转移是正常的。第二,污染转移的合理旗号——比较优势说。“比较优势说”的实质就是实现资源在两个国家或地区甚至全世界的优化配置。应该承认,“比较优势说”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经济学见解之一,

5、深刻剖析了国际贸易的内涵。但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们却拿着这个理论来诠释污染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比较优势”。而从环境角度看,这种随着经济产业的转移而导致的污染转移,加重了区域环境的恶化,污染转移的结果具有明显的不经济、非持续、低效率和不道德性。因此,在新世纪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发达地区或城市地区的产业升级,不能伴随着欠发达地区或农村地区因承接污染严重的落后产业,而导致的严重污染,和对人民身心的巨大危害。大量以浪费资源(效率低技术差)、破坏资源(如小矿山)、破坏环境为特

6、点的产业只能被淘汰,而不能进行转移。所以,在对待污染转移的问题上,应制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应建立在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系统均可持续的原则上,只有在这个新评价体系中,环境污染的转移问题才可能得到认真的考虑。因此,在产业进行交易时,必须制订相应的制度,确保“底线”不能超过,如明确:①不能转移进来的产业;②不许再使用的生产技术;③排毒排污水平的阈值等。当双方交易违背了这些法定标准时,即使是“双方自愿”也是违法的。制订这些限制性标准所依据的原则是:第一,进步原则。转移者和接受转移者,不能重复以往

7、的环境消极影响。只许有一定程度的改进,不许同水平迁移,更不许倒退。第二,防止不可逆变化原则。当转移会产生较大恢复成本或难以挽回的损失时,应该禁止转移。污染转移问题的对策根据以上防止污染转移的原则和标准,各地控制污染转移问题的对策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对于处于主动地位的发达地区应从全局出发,在向发展中地区输送技术与设备,以及投资过程中,不能仅从经济效益出发,要充分考虑环境效益,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尽量输出低能耗、水耗、污染轻的技术与设备。而对于那些污染重的企业,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强化污染治理与清洁生产

8、,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对于处于污染转移被动地位的欠发达地区必须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从对外严把关、对内严治理出发,抓紧制订和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与对策。●环境审批制度为了有效防止污染转移,必须首先从污染源头进行控制。根据污染预防的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审批阶段的严格把关对控制污染严重产业的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环境管理机构设置,不利于环保部门严格把关。因为,市(区、县)级环保部门本身就是地方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在强烈的经济发展利益驱使下,环保部门的监督执

9、法职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因此,如何在机制和体制设置上把住污染转移关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因此我们建议,为防止可能的环境污染转移,目前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行业,投资额在一定规模,特别是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项目,应严格环境审批制度。对这类项目的审批,应前置审批,明确环保部门的第一审批权,切实落实污染严重项目的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同时,环境审批权上收一级,以控制污染严重产业可能的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