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唱和词》手稿修复工作札记论文

《王龙唱和词》手稿修复工作札记论文

ID:25315564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9

《王龙唱和词》手稿修复工作札记论文_第1页
《王龙唱和词》手稿修复工作札记论文_第2页
《王龙唱和词》手稿修复工作札记论文_第3页
《王龙唱和词》手稿修复工作札记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王龙唱和词》手稿修复工作札记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王龙唱和词》手稿修复工作札记论文.freelm,对折规格为245×144.5mm;冼玉清致龙榆生的书函书于“琅轩馆笺”上,规格为243×115mm;王鹏运遗照大小为149×98mm;遗照托板为硬纸皮制成,上署有“北平和平摄影社”,大小为243×163mm,上有龙榆生的题词手迹。“手稿”原存放在牛皮纸制的信封内,正面相对而折,.freelm,将修复后的“手稿”置于其中;(3)制作一竹片,作翻阅“手稿”之用,以避免人手的直接接触;(4)制作一包装袋,做盛藏“手稿”之用。2.2修复方法与步骤2.2.1“手稿”的排序。因为“手稿”原本无序,所以对其进行排

2、序就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该“手稿”既然定名为《王龙唱和词》,本应将王鹏运遗像置于最前,后依次为王鹏运与龙继栋唱和词手迹、王鹏运手迹、冼玉清致龙榆生书函。但是,龙榆生先生捐赠的书函手迹却写在王鹏运词手迹的右页原空白处(见图1),因此,笔者在综合考虑了“手迹”名称、内容以及形制等方面的因素后,确定排序:王鹏运遗像——王鹏运词手迹——王鹏运、龙继栋唱和词手迹——冼玉清致龙榆生书函。JZHT5”H图1TS)2.2.2揭托裱纸。喷水(即0.05%的石灰溶液)揭去原托裱纸,用揭下的托裱纸修补“手稿”破损之处。这一环节,既对“手稿”纸张进行了第一次脱酸1,同时

3、,又留下原托裱纸作修补“手稿”之用,保证了修补用纸与“手稿”纸张的纸性相同且纸色相近。2.2.3浆糊的调制。(1)修复所用浆糊的调制2(即以石灰溶液来调制)浓度控制在0.05~0.1%之间;(2)制作经折装范本及包装袋所用浆糊的调制;(3)用等量的黄柏、花椒、胡椒和辣椒浸泡、熬汁3;(4)用汁调制出较稀的浆糊托裱宣纸,制成经折装,规格为290×170mm;再托裱广西产砂纸(又称土棉纸)制一包装袋,盛装修复之后的“手稿”及竹片、牛皮纸信封;(5)用汁调制出较稠的浆糊,把绢托在两块木板上,作为经折装的前、后封皮。2.2.4修复及喷水倒平。将“手稿”破

4、损之处修补后,用喷壶盛0.05%的石灰溶液均匀喷洒在“手稿”纸张上,并覆以吸水纸,然后倒平。这一环节,对“手稿”纸张进行了第二次脱酸处理。2.2.5将“手稿”装入经折装范本。将“手稿”按原样——正面相对而折,依所排之顺序,在背面点浆贴于经折装的折页上(见图2)。3“手稿”整治后的情况3.1脱酸情况经过前后2次脱酸处理,每张手稿的PH值均大于7.0,呈弱碱性,从而使“手稿”纸张的柔韧性和强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延长了“手稿”的寿命。3.2装帧形制对“手稿”的保护情况“手稿”本无固定的装帧形制,经折装使“手稿”的纸张不致外露,但笔者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

5、进一步对经折装的制作材料进行了“染潢”和“浸椒”的同步处理,不仅使其外表美观,也起到防虫防酸的作用。此外,还以同样处理方法制作了一包装袋,增加了一层防虫防酸和避光避尘的保护。在“手稿”修复过程中,兼有“2次脱酸”(揭托裱纸、喷水倒平)、“2层保护”(经折装、包装袋)等功效。4一点收获4.1经折装是保护手稿、信札等珍贵史料、文献较好的装帧形制可使手稿或信札的任何一边都不致外露,此外,也使外表富丽堂皇,增色不少。4.2古籍修复工作应增强保护的“主动性”毫不讳言,时至今日,我们的古籍修复工作仍停留在配纸补洞的初(低)级阶段,其根本原因在于古籍修复工作的指

6、导思想没能够与时俱进。笔者以为,我们的古籍修复工作必须增强保护的“主动性”。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纸张的脱酸和防虫入手。而在这方面,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如:染潢、浸椒,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