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座注塑模课程设计.doc

底座注塑模课程设计.doc

ID:2532231

大小:963.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1-16

底座注塑模课程设计.doc_第1页
底座注塑模课程设计.doc_第2页
底座注塑模课程设计.doc_第3页
底座注塑模课程设计.doc_第4页
底座注塑模课程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底座注塑模课程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塑料注射模具课程设计目录1.塑件的工艺分析1.1塑件的成型工艺性分析1.1.1塑件材料玻纤增强PA的使用性能 1.1.2塑件材料玻纤增强PA的加工特性1.2塑件的成型工艺参数确定2.模具的基本结构及模架选择2.1模具的基本结构2.1.1确定成型方法2.1.2型腔布置2.1.3确定分型面2.1.4选择浇注系统2.1.5确定推出方式2.1.6侧向抽芯机构2.1.7模具的结构形式2.1.8选择成型设备2.2选择模架2.2.1模架的结构2.2.2模架安装尺寸校核3.模具结构、尺寸的设计计算3.1模具结构设计计算3.1.1型腔结构3.1.2型芯结构3.1.3斜导柱

2、、滑块结构3.1.4模具的导向结构3.2模具成型尺寸设计计算3.2.1型腔径向尺寸3.2.2型腔深度尺寸3.2.3型芯径向尺寸3.2.4型芯高度尺寸3.3模具加热、冷却系统的计算3.3.1模具加热3.3.2模具冷却4.模具主要零件图及加工工艺规程4.1模具定模板(中间板)零件图及加工工艺规程4.2模具侧滑块零件图及加工工艺规程4.3模具动模板(型芯固定板)零件图及加工工艺规程5模具总装图及模具的装配、试模155.1模具总装图155.2模具的安装试模175.2.1试模前的准备175.2.2模具的安装及调试175.2.3试模185.2.4检验181.塑件的工

3、艺分析1.1塑件的成型工艺性分析塑件如图1所示图1塑件图产品名称:底座产品材料:玻纤增强PA产品数量:较大批量生产塑件尺寸:如图1所示未注公差尺寸按SJ1372—78,8级。1.1.1塑件材料玻纤增强PA的使用性能在PA加入30%的玻璃纤维,PA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耐热性、耐老化性能有明显提高,耐疲劳强度是未增强的2.5倍。玻璃纤维增强PA的成型工艺与未增强时大致相同,但因流动较增强前差,所以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要适当提高,机筒温度提高10-40℃。由于玻纤在注塑过程中会沿流动方向取向,引起力学性能和收缩率在取向方向上增强,导致制品变形翘曲,因此,模具

4、设计时,浇口的位置、形状要合理,工艺上可以提高模具的温度,制品取出后放入热水中让其缓慢冷却。另外,加入玻纤的比例越大,其对注塑机的塑化元件的磨损越大,最好是采用双金属螺杆、机筒1.1.2塑件材料玻纤增强PA的加工特性·易吸湿,成型前必须进行干燥。·熔点高,熔限窄,熔点分别为:PA6:215℃,PA66:255℃,PA46:290℃。·PA熔体粘度具有较高的温度敏感和剪切敏感,熔体粘度低,流动性好。·PA熔融状态的热稳定性较差,高温下易分解。·熔体的冷却速度对制品的结构和性能有明显的影响。·成型过程伴随结晶产生,收缩率大。1.2塑件的成型工艺参数确定参考网

5、络资料得:熔料温度200~250℃料筒恒温220℃模具温度0~120℃注射压力90~130MPa保压压力注射压力的40%背压2~8MPa残料量2~6mm预烘干在80℃温度下烘干4h,除了直接从装料容器内喂料;尼龙有吸水性,应该保存在防潮容器内和封闭的料斗内;水含量超过0.25%就会造成成型改变回收率可加入10%回料收缩率0.7%~2.0%注射速度建议采用相对较快的注射速度;模具有好的通气性否则制品上易出现焦化现象螺杆转速螺杆转速高,线速度为1m/s;然而,最好将螺杆转速设置低一点,只要能在冷却时间结束前完成塑化过程即可;要求较低的螺杆转矩计量行程0.5~

6、3.5D成型时间注射时间40~90s,保压时间15~40s,冷却时间20~40s料筒温度喂料区     60~90℃(70℃)喷 嘴       230~240℃(250℃)2模具的基本结构及模架选择2.1模具的基本结构2.1.1确定成型方法塑件采用注射成型法生产。为保证塑件表面质量,使用点浇口成型。同时有侧向抽芯机构,采用单分型面。2.1.2型腔布置塑件形状较复杂,重量较轻,生产批量较大。所以应使用多型腔注射模具。考虑到塑件的侧面有Φ1.2mm的圆孔,需侧向抽芯,所以模具采用一模二腔、平衡布置。这样模具尺寸较小,制造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塑件成本较低。

7、其布置如图2所示。图2型腔布置2.1.3确定分型面塑件分型面的选择应保证塑件的质量要求,同时利于脱模。所以分型面选为内部轮廓,让塑件留在动模一侧。同时还具有侧向抽芯机构,使孔成型。分型面如下图3所示:图32.1.4选择浇注系统塑件采用点浇口成型,其浇注系统如图4所示。点浇口直径为Φ0.8mm,点浇口长度为1mm,头部球R1.5~2mm。分流道采用半圆截面流道,其半径R为3~3.5mm。主流道为圆锥形,锥角α为6˚,上部直径与注射机喷嘴相配合,下部直径Φ6~8mm。图4点浇口浇注系统2.1.5确定推出方式由于塑件形状为圆壳形而且壁厚较薄,使用推杆推出容易在

8、塑件上留下推出痕迹,不宜采用。所以选择推件板推出机构完成塑件的推出,这种方法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