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调控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调控

ID:25322990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调控_第1页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调控_第2页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调控_第3页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调控_第4页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调控_第5页
资源描述: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调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调控【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对血压监测与调控的必要性。方法科学的掌握临床用药指征,采取合理,适宜的降压药物进行调控。结果血压的调控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治疗调控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起病急,致残致死率高。可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两大类。脑中风发生后80%以上的患者24h内血压值偏高,血压能否调控在一个合理水平,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转归及预后[1]。截至目前,脑血管病急性期的血压管理还没有规范,但是国内外同道们已达成一个共识,即:脑

2、血管病急性期血压在一段时间内应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不宜过急过快的降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急性发作患者3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51-86岁。发病24h内血压增高患者31例(86.1%)。缺血性脑卒中9例(血压增高7例),出血性脑卒中15例(血压增高15例),蛛网膜下腔静脉出血12例(无高血压史,非动脉瘤破裂的蛛网膜下腔静脉出血患者,血压增高9例)。1.2方法缺血性脑卒中:稳定患者的情绪,给予脱水药物,以缓解颅内高压,同时有间接的降压作用。观察

3、30分钟后,仍有2例患者平均动脉压仍>140mmHg,给予尼莫地平后缓慢降低;出血性脑卒中:以有效的脱水、降颅压治疗为主,当颅内压下降时患者血压也随之下降;蛛网膜下腔静脉出血后血:给予止痛、镇静治疗,血压自行恢复正常。2结果31例伴有血压升高患者中,有29例平均动脉压在发病5天内呈明显的自发性下降,并趋于平稳。2例经药物降压的患者血压均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3讨论3.1调控方法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血压多较高,对血压的管理应特别谨慎,一般不作降压处理,应保持血压在较高的水平,除非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必须进行压降时,药物尽量选择具

4、有降压作用又不影响脑血流的药物。临床常用降压药的特点及用法如下:硫酸镁:深部肌肉注射,降压安全有效,并且镁离子具有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对抗钙离子的超载等脑细胞保护作用。尼莫地平:有降压及脑保护的双重作用,可选用针剂静滴。硝普钠:起效快,代谢快,临床可根据血压及时调整用量,故可选用。硝酸甘油:小剂量应用时对脑血流的影响不大,大量时可降低脑血流。β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不强且起效慢,并且有使脑血流下降之弊。α受体阻滞剂:降压明显,有直立性低血压之弊。利血平:作用慢,有镇静作用,但有抑制呼吸及诱发应激性溃疡之弊。心痛定:不主张应用,因其降压

5、作用太快,无法及时调整用量,且有引起踝部水肿,升高颅内压的副作用。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时:适当降压,但应首选强心、利尿及抗感染治疗,慎用或不用静脉降压及血管扩张的药物。对于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血管狭窄)如果迅速将血压降低,将导致脑梗死加重,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首先降低颅内压,当颅内压下降时血压可随之下降。如果收缩压仍然在200mmHg以上,应适当给予温和的降压药,如速尿或25%硫酸镁,以有效的脱水、降颅压治疗为主。对于蛛网膜下腔静脉出血的病人,血压调控应个体化处理,对动脉瘤破裂引起者,需积极降压治疗

6、,维持血压在接近正常水平,但应避免血压过低诱发或加重血管痉挛。对已行动脉瘤夹闭手术(或栓塞术者)可维持较高血压,以防止血管痉挛情况发生。对无高血压史,非动脉瘤破裂的蛛网膜下腔静脉出血患者,血压升高常与脑膜刺激引起的头痛、烦躁不安,失眠等有关,可用止痛、镇静或安眠治疗,且保持大便通畅,血压可恢复正常。3.2脑卒中急性期时高血压的特点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急性发病24h内血压水平趋于升高,第1天波动最明显,3-10天又自发下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发病时血压会更高。临床观察脑出血的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其特点为:平时血压高,发病时血压更高,

7、且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脑梗死的患者约86%有高血压病史,其特点为:平时血压高,发病时血压可高或正常,血压升高者以收缩压增高为主;急性脑卒中患者有意识障碍者高血压出现得早,常提示预后不良。临床对照研究已经证实对已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长期的治疗,有效控制血压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生率〔2〕。3.3降压宜缓慢进行由于脑卒中患者以高血压和老年患者为多,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差,对血压的急骤变化难以适应,需缓慢使其血压降至合理水平,有研究表明,以24h使平均血压降低约10-20%为宜,急速大幅度降压必然产生脑缺血、脑损害的后果。3.4降压要个体化每个高血压

8、病患者基础血压水平不尽相同,他们的合并症有差异,应按具体情况选用药物和控制血压程度。可参考患者平素血压水平及原有药物反应情况选择药物。如合并糖尿病或心衰者,使用ACEi类或利尿剂降压药为好;伴有房颤及房速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