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认识误区 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论文

澄清认识误区 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论文

ID:25333719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澄清认识误区 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论文_第1页
澄清认识误区 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论文_第2页
澄清认识误区 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论文_第3页
澄清认识误区 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论文_第4页
澄清认识误区 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澄清认识误区 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澄清认识误区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论文..自2010年10月1日起,量刑规范化改革将在全国试行。这是新中国刑事法制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最近,王胜俊院长对量刑规范化改革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成效。各地法院要按照王胜俊院长的重要批示精神,积极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量刑规范化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思想认识是否到位。可喜的是..,通过试点,各地法院和刑事法官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分歧到共识,从观望到参与,从被动到自觉,从犹豫到坚定,逐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但是应当看到,目前仍然有不少同

2、志对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甚至有一些错误认识,有必要则其要者予以澄清。目的是端正认识,确保量刑规范化改革的顺利实施。一、认为“量刑规范化是对刑事审判工作的自我否定”。量刑规范化不但不是自我否定,而恰恰是对几十年来刑事审判工作的肯定和总结。量刑规范化改革所确定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都来源于审判实践,是对长期以来各地所积累的审判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提炼。比如,《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所规定的量刑的基本方法,就是广大刑事法官一贯的量刑思维过程和习惯,符合量刑实际和量刑规律。《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只不过是通过文字形式将法官量刑的思维和过程加以明确起来。

3、再比如,《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所确定的14种常见量刑情节的调节幅度和十五种常见罪名的量刑起点,也来源于审判实践经验。而且,经过前期试点证明,确定的这些量刑起点是适当的,符合审判实际。《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所建立的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也是符合庭审工作实际和庭审规律的。因此,量刑规范化不是对刑事审判工作的自我否定,而是对刑事审判经验的肯定和总结、继承和发展。其目的是将实践经验总结、上升为规范性文件,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从而全面实现量刑的规范化,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二、认为“量刑规范化是剥夺、限制了法官的刑罚裁量权”。有同志认为,《人民法院

4、量刑指导意见》对具体罪名的量刑起点幅度和适用各种量刑情节的量化幅度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是剥夺或者限制了法官的刑罚裁量权。的确,量刑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缩小了法官的刑罚裁量权的空间,但考虑到案件情况的千差万别,为使判决更加符合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留给法官的刑罚裁量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比如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60%;拟宣告刑得出后,合议庭、独任审判员还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在10%的幅度内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结果仍然罪刑不相适应的,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宣告刑。也就是说,对于个别案件适用一般量刑方法存在明显不当

5、的,指导意见已经做了充分的考虑,是可以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的,不会影响判决的公正性。因此说,量刑规范化不是剥夺或者限制法官的刑罚裁量权,而是给裁量权的行使提供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标准,并且规定了行使裁量权的更加严格的程序。量刑改革实际上是规范法官刑罚裁量权。三、认为“量刑规范化就是简单的数学运算”。这次量刑规范化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定量分析法引入了量刑当中,确立了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量刑方法,规定了常见罪名的量刑起点幅度,明确了适用各种量刑情节的量化标准,并且规定了多种量刑情节并存时可以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确定全部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

6、节比例。既有量化的要求,也有综合考量的裁量空间。不可否认,这是一种数学计算方法,但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加加减减就能得出量刑结果的,量刑仍然是一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过程。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不是相互排斥、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统一的关系。定性当中有定量,定量当中有定性,定性不够具体的,定量来弥补,不能或难以定量的,可用定性来弥补,两者没有主次之分,某些方面定量多一点,某些方面定性多一点。而且量化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此,量刑规范化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而是一项需要发挥法官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才能做好的工作。在量刑实践当中,只有将这两种方法

7、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才能更好地实现量刑公正。四、认为“量刑规范化就是电脑量刑”。“电脑量刑”是前几年网络上炒作的一个概念,实际上是把量刑问题庸俗化了。有人认为,量刑使用电脑,岂不是电脑取代人脑了,还要法官干什么?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实际上,在改革之初,有的法院借助电脑数据库,为法官量刑提供参考和手段,使法官可以更加全面迅速地了解某类案件的量刑基本情况,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像有人想象的那样,仅仅凭电脑得出的数据量刑。必须强调的是,法官永远是量刑活动的主体,量刑永远是一项高智力的能动工作,电脑永远不可能取代人脑。我们开发量刑规范化办案系统,只是把电脑

8、作为量刑的一种辅助工具,为法官办案提供方便。这好比作家写作也要借助词典等工具书,不能说使用工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