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坟易》略论

《三坟易》略论

ID:25338169

大小:5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9

《三坟易》略论  _第1页
《三坟易》略论  _第2页
《三坟易》略论  _第3页
《三坟易》略论  _第4页
《三坟易》略论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坟易》略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坟易》略论【提要】明版《汉魏丛书》中所载的《三坟易》不可能是三皇时代的《易》,因为此中运用了大量的五行思想,而五行与《易》在战国时代才初步结合。《三坟易》在思想内容上以"取法自然"为指导思想,兼采"刑名"之术,以儒家"圣君政治"为旨归,因而它是吸收了黄老思想的儒家作品。它应是汉魏时人所作。由于《三坟易》中阴阳与五行结合,取象上就不可能完全遵守先秦《易》学的以阴阳变化为原则建立起来的预测功能,《三坟易》在本质上已不属先秦象数《易》。【关键词】三坟易阴阳五行黄老儒家《周礼·春官宗伯第三》说:"(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关于"三皇五帝之书",郑玄在《形坟·乾坤易》中,《传》辞

2、不仅带上"圣人"字样,而且提倡圣君作风。一切政治举措都以自然法象为法则,带有明显?quot;道法自然"色彩。其中与儒家政治思想相通的有:"圣人以慎行求谏"(曲上);"圣人以察奸倭"(曲下);"圣人以至明烛幽"(习蒙);"圣人以继照天下"(日);"圣人以求贤代明"(昭明),"圣人以德教化民"(景随);"圣人以思贤继治"(沉西),"圣人恩及虫鱼"(流光),"圣人以明察左右"(蔽?),"圣人以修国政"(??);"圣人以命相代政"(月);"圣人世以访贤隐"(伏辉);"圣人以君臣代政"(代明);"圣人以命相统治"(升腾);"圣人以恩及命妇"(东浮);"圣人以慎内政"(藏官);"圣人以

3、慎群小"(冥阴)?quot;圣人以思求隐逸"(溪)。明烛幽微、德教化民、恩及虫鱼、思贤求贤、直至命相统治、君臣代政,这已是儒家心目中"圣王"的形象。可以看出:无论是《三坟易》的卦象还是《传》辞,都有儒家政治思想贯穿其中,而且《三坟易》以儒家圣王思想为归结。贯穿于《三坟易》中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道家的"法自然"精神。不只是《三坟易》的所有卦象的取得都以"法自然"为基本原则,而且在《三坟易》的象和《传》辞中还特地设置了道家的顺天地之道的象和辞。《山坟·连山易》卦象有"阴、阳、师"。《传》辞说:"君师贤圣,以询道也"(师);"子为臣阴,训事父也"(子);"父为臣阳,以训子也"(父

4、),反映着顺道、顺阴阳的原则。《气坟·归藏易》取象有"顺性、违道、造物、化物"。《传》辞说:"归育造物,圣人以明天意"(造物);"藏育化物,圣人以察地理"(化物);"木气生,圣人以行仁政"(生);"金气杀,圣人以顺天杀物"(杀);等等。顺造化之道、顺五行之性是一切举措的依据。《形坟·乾坤易》的取象是道家思想的突出反映。六十四象全部是自然景物,没有一象涉及人事。这里展示的是取象者心中似乎只有自然。《形坟·乾坤易》作为三《易》的终结,这种取象应是回归自然的心态的反映,展示着顺乎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传》辞把圣君的一切举措都归诸于取法这类自然景象?quot;法自然"的思想在这里

5、得到高度体现。《传》辞中说:"干形天,圣人以仰观天象"(天);"坤形地,圣人以辨文隅"(坤);"阳形日,圣人以继照天下"(日);"阴阳月,圣人以命相代政"(月);"土形山,圣人以正名岳镇"(山);"水形川,圣人以设法无弊"(川);"雨形云,圣人以云瑞纪官"(云);"风形气,圣人以决乱"(气);等等。取法自然、顺天地阴阳、五行之道貌岸然的思想是圣君政治的基本原则和依据。《三坟易》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刑名思想。《山坟·连水易》卦象有:"将、帅、军、兵、卒、谋、阵、谴"。《气坟·归藏易》的卦象有:"盗、相克、戒、虐、宽宥、杀、干戈、战、乱"。《传》辞的解释有:"圣人以防民乱"(盗);

6、"圣人以防民事"(相克);"圣人以慎起居、防祸乱"(戒);"圣人以戒杀伐"(虐);"圣人以御凶乱"(宽宥);"圣人以顺天杀物"(杀);"圣人以定祸乱"(干戈);"圣人以阵卒伍"(战);"圣人以刑伐格治"(乱)。《形坟·乾坤易》所叙是圣君治天下的理想局面,因而"刑名"之用相对减少。但仍然保留了较大的刑名之器。《传》辞说:"圣人以设法无弊"(川);"圣人以决兵胜败"(散彩)。古人说:"大刑用甲兵",⑦可见这里并没有摒弃刑名之用。由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三坟易》在思想上含有这样三条主线:一是正统的儒家思想,二是取法自然的道家精神,三是刑名思想。三条主线又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在取

7、象原则上《三坟易》又都是以"取法自然"为主线。三《易》在体系上以《形坟·乾坤易》为终结,在思想上相应地以儒家理想的政治形式--圣君垂拱无为而治为终结。在《三坟易》的体系中,《山坟·连山易》取象涉及天、地、人,有包罗三才这意,《传》辞旨在说明万物的"名义"都合乎自然之道。《气坟·归藏易》取象则旨在阐明天地间万物变化的根源是天地五行之气,万象都是这种气的运动所产生的状态。《传》辞则旨在阐明人君治世的手段方式应以这种自然之气的运动方式为依据。《形坟·乾坤易》的取象只取自然物象,不涉入事一辞,反映的是取象者心中唯?quo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