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凌迟与救赎论文

爱的凌迟与救赎论文

ID:25345399

大小:5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9

爱的凌迟与救赎论文_第1页
爱的凌迟与救赎论文_第2页
爱的凌迟与救赎论文_第3页
爱的凌迟与救赎论文_第4页
爱的凌迟与救赎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爱的凌迟与救赎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爱的凌迟与救赎论文关键词:心经爱凌迟救赎摘要: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心经》不刻意追求小说主题的高深,宏大题材的表现,而关心的是家庭,是爱,是人性。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对“爱的凌迟”以及“救赎”现象的揭示,并且透过《心经》中所表现的那种原本美好的内心情感,在一种不知不觉中蜕变成一种毁灭性的爱,以及各自最终找寻情欲出口来达到一种情感上的自我救赎..,从而发现在作者潜层话语下要阐释的人性、人生的真谛,及其流露出的“苍凉”的悲情。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心经》对“爱的凌迟”以及“救赎”现象的揭示,透过这篇小说中所表现的原本美好的内心情感在一种不知不觉中蜕变成

2、一种毁灭性的爱,以及各自最终找寻情欲出口来达到一种情感上的自我救赎,从而发现在作者潜层话语下要阐释的人性、人生的真谛,及其流露出的“苍凉”的悲情。一、源起:伊赖克缀情结上个世纪,奥地利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发现了著名的“俄底浦斯情结”和“伊赖克缀情结”。这两个名字源于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两部著名悲剧,前者主人公杀父娶母,后者主人公诱使其弟杀死母亲,为父报仇,自己则终身未嫁。瑞典心理医生荣格把这两出希腊神话中的原型分别定义为“俄狄浦斯情结”和“伊赖克缀情结”。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以性欲为中心的,儿童的性本能和性生活最初产生于和他

3、经常接近的人。女孩偏向父亲,男孩偏向母亲。他认为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已经对他的母亲发展出一种特殊的爱情,把她看作自己的私产,把父亲看作与他争夺私产的敌人;女孩同样把母亲看作妨害她与父亲恋爱关系的人,并且占据了她自以为应该的地位。他还认为,恋父情结如果发展不利,一生都可能受其影响:“孩子对父亲的尊敬、爱戴以及在父亲晚年时对他进行赡养和保护的热心,本是人类自然感情,人类最重要的基本观点,就是理所当然地建立在这感情之上的,人类通过这种感情和社会联结在一起,若是有一种行为恣意践踏了这种感情,..人们一定会觉得是应该受到谴责的。”①张爱玲的短篇小说《

4、心经》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源于伊赖克缀情结的父女畸恋。《心经》是张爱玲1943年7月在《万象》上发表的一部表现20世纪40年代中国上层社会家庭父女恋的短篇小说。夏志清先生曾经评述张爱玲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善于用独到的视角、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暗示来描写故事。《心经》就是这样一部具有浓厚“弗洛伊德”色彩的作品。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父女畸恋的故事,许小寒爱上了自己的父亲许峰仪,而父亲的有意无意的默许则助长了这种畸恋。在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中,表现这种主题的作品并不多见。张爱玲的《心经》则以此为主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阿伽门农》中的“伊赖克缀情结”

5、,也就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恋父情结。虽然许小寒不是演绎伊赖克缀的“诱弟杀母”,但她从一出生就有着与伊赖克缀类似的心路历程,“你生下来的时候,算命的说是克母亲,本来打算把你过继给三舅母的,你母亲舍不得。”②她是在精神上自然地扮演“伊赖克缀”的角色。正是父女之间的“伊赖克缀情结”导致了这种爱的产生,同时也导致了这种爱的必然的悲剧性。二、凌迟:错位的爱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在爱的名义上冠予“凌迟”,就是将爱缓慢温情地逐渐地扼杀,在《心经》中存在着这样复杂的三方“爱的凌迟”,具体表现为许小寒离间了父母的夫妻之爱;许父放任自身的罪恶情

6、愫,在使自己和女儿深陷乱伦泥沼的同时,背弃了妻子的爱;许母听凭女儿和丈夫走向不伦并未及时制止,葬送自己爱的同时也手刃了女儿的爱。三方相互纠结,共同对彼此实施了一种称为“爱”的酷刑。首先,《心经》中的女主人公小寒自小就是个敏感的女孩,她很早注意到父母的隐隐不和,父亲的高大完美和母亲的平庸懦弱形成对照,小寒处处觉得母亲配不上父亲。起初,小寒只是崇拜父亲而鄙视母亲,后来逐渐地把崇拜变为爱恋,对母亲则是充满敌意地嫉妒。从而进入了恋父嫉母的怪圈。小寒也能意识到自己在引诱父亲。但她从未对这种引诱负有任何心理或道德包袱。既然父母之间的爱情不能和谐,作为

7、女性自己有权与母亲竞争,赢取父亲的爱情。她没有负罪感,也无视道德法庭的审判,同样也无视母亲的存在。其次,许小寒的母亲或者作为许峰仪的妻子这一双重的社会属性,也就是她所应扮演的双重的角色,在这里是完全被消解。从女性视角站在小寒的立场上,她完全没有把母亲作为她的长辈,作为与她的父亲拥有平等地位和身份的角色。而仅仅把她视为与自己同样的“女人”,她从内心深处不认同“母亲”这一角色。在小寒的潜意识里,嫉妒母亲、憎恨母亲。她处心积虑地要剥夺母亲应有的扮演权,从而无形地把自己陷入孤立无助的境地,在“白日梦”中咀嚼着无法得到的那份真爱———富有原始性的精

8、神之爱的苦果,感受着虚幻的人生带来的荒凉。同时作为母亲的另一个“女人”也同样陷入痛苦无奈又尴尬的困境,在不满足中、不安稳中、不能忍受中无语而难堪地苟活。最后,从父亲许峰仪叙述角度来看,他其实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