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微博:司法效用与规范路径

法院微博:司法效用与规范路径

ID:25347340

大小:76.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19

法院微博:司法效用与规范路径_第1页
法院微博:司法效用与规范路径_第2页
法院微博:司法效用与规范路径_第3页
法院微博:司法效用与规范路径_第4页
法院微博:司法效用与规范路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院微博:司法效用与规范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法院微博:司法效用与规范路径孙伟峰(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1120)摘要:法院微博的开通标志着司法机关主动加强与民意之间的互动。民意与司法的理性互动,有助于民众理解、接受和信任司法权威。法院微博具有推进司法民主、司法公开和司法独立的司法效用。但是,当下法院微博运行中存在诸多困境。在深入解读法院微博困境的基础上,应当从三个向度进行规范:在理念层面,以司法和民众双向需求为出发点、事前引导舆论风向和事后疏导舆论压力;在制度框架层面,法院微博的覆盖面应逐步“自上而下”推进、建立法院微博的专人管理和报道事件的选取制度;在运行机制层面,构建微博更新的常态化机制、微博互动的及时性机制和个案追

2、踪机制。最终为重塑司法权威和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助力。..关键词:法院微博;司法公开;司法效用;司法权威;困境中图分类号:DF82文献标识码:A:1002-3933(2015)02-0175-09收稿日期:2014-11-04该文已由“中国知网”(.ki.)2014年12月29日数字出版,全球发行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迈向制度理性的民事程序研究》(14CFX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简介:孙伟峰(1984-).男,河北邢台人,西南政法大学2012级民事诉讼法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引言在新一轮的司法改革中,司法公开进一步提上日程,这既契合了“新媒体”时代社会

3、对司法的要求,也是司法威信提升的必然之路。伴随着2009年微博在我国的兴起,法治现代化紧跟网络的步伐,政法微博异军突起,特别是法院微博,成为触手可得的获知司法信息的途径,拉近了司法与生活之间的距离。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法治建设,司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普通民众对司法的不信任现状令人堪忧,“部分群众对司法的不信任感正在逐渐泛化为普遍社会心理”。在媒体的报道下,不少司法不公或令人怀疑的案件事实公之于众。虽然只是司法的片段,但是这些以个案报道或道听途说来评价司法,成为影响司法权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司法与社会的对立。因此,与其让媒体断章取义,不如开门见山,法院应

4、当积极推进司法公开。在传统媒体时代,司法公开只能局限于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媒体,不仅具有传播范围窄的局限,而且形式单一,不利于民众及时了解司法政策、法院工作和审判动态。故而,民众对司法现状缺乏了解,遑论理解,必然会对司法赋予“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值。法院微博的开通标志着司法机关主动加强与民意之间的互动。法院微博诞生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替之际。换言之,法院微博并非能够完全替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尽管有文章论及到法院微博功能有限,需要其他媒体配合,要正确处理好法院微博与其他媒体之间的关系,但是究竟法院微博应当如何定位?法院微博完善的深层次原因和意义在哪里?法院微博完善的具体对策是什么?

5、这些问题尚无系统性的论述,理论探索深度不够。因此,法院微博的规范路径是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法院微博的兴起法院微博的兴起,根本的目标在于司法公信力的重塑与提升,告别“保密司法”、“神秘司法”的时代。法院微博在形式上体现了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有助于社会了解并参与司法。(一)法院微博的界定微博指的是以140字以内的文字、图片等形式,在用户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传播的网络工具。微博有“第四媒体”之称,其主要特征有三:一是信息传播的快速性,瞬间实现信息的分享和传播;二是传播方向呈放射状,在用户之间可以“一对多”或“多对一”等各种排列组合方式,即便是原始的信息被删除,也可以通过截图的方

6、式进行扩散,并且不丧失其真实性;三是信息传播的便利性,普通大众通过电脑或客户端,便可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截至2013年9月我国新浪微博用户突破6亿,尽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称民众微博使用量较之2012.年有所下降,但并不能说明微博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有所下降。法院微博即以法院的名义在网站上注册微博账户,发布信息并参与微博互动讨论的一种官方微博。人民网发布《2013年度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法院微博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张①,表明法院也没有受到社会等因素的作用,呈现繁荣之势。2013年底,正义网发布的《政法微博影响力报告》4.0显示全国法院开通微博数量正在上升,当然也发现了一些

7、法院“僵尸微博”或“空壳微博”。法院微博的开通和运行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尚未完成的当下,法院微博公开司法信息、答复民众的疑惑等,有正反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势必会暴露司法的问题和反映在具体的案件上,毫无疑问在一定程度上“有损”司法公信力。但是,另一方面司法机关敢于面对和揭露问题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唯有如此才能促使自身逐步走向完善,从而争取民众对司法的支持②,不然极有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使并不严重的司法问题推上严重或危险的境地。要允许并接纳不同声音的出现,无论是何种评论的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