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研究

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研究

ID:25349248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9

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研究_第1页
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研究_第2页
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研究_第3页
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研究_第4页
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是未来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学校作为青年教师的“娘家”,应该多关注这一群体的生活、工作状态以及利益诉求情况,发现青年教师所处的真实状态,了解其内心最渴望的需求和诉求。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云南省青年教师存在经济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培养机制不健全、职称晋升难等系列问题,运用双因素理论归纳出以此相关的保健和激励因素,提出确保保健因素实现,发挥激励因素的对策建议。高校应该从福利保障机制、能力提升机制、职称晋升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等多方面消除青年教师后顾之忧,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学校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2、 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现状  生活状况一是工资收入与工作压力、学历不相称,购房压力大。成为一名教师之前的投入比其他行业要高,同时教师这个行业比较注重后续的知识更新,业务能力的提升,这无形中加大了青年教师的物质和精神压力;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后,面对高额的房价,青年教师不得不自己承担购房首付款,加之住房补贴和公积金缴存额度较少,对提高青年老师的购房能力微不足道。二是家庭压力繁重,个人自由度偏低。调查的青年教师中有80%的人是30岁以后才考虑生小孩,这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年纪,除了工作外很多老师都把精力投入到照顾小孩和家人身上,根本没有更多的时

3、间来钻研业务。三是部分青年教师忽视自身健康问题,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云南某高校青年教师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有60%的人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有30%的人在体检中查出各类慢性疾病,每周几乎不锻炼的教师占到34.2%。  工作状况一是教学和行政工作任务繁重、晋升职称难。就以笔者接触最多的辅导员来说,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配置比例远远未达到教育部的要求,不少人已经出现工作“倦怠”的状态,此外,专任教师还面临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的问题;近年来,在严控比例的职称评定中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在云南某高校调查结果显示:该校40岁以下的教师中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占到的人

4、数比为85%。二是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工作指导。大学青年教师很多是非师范院校出身,对自身的岗位角色认知不足,缺乏一定的引导和职业规划,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难免会有失落。在云南某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31%的教师有明确的职业规划,26.33%的教师有些考虑但没具体行动或者根本就没有想过。  利益诉求情况一是渠道有限,形式单一。在对青年教师利益诉求反映渠道的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76%的老师会选择校领导接待日,100%的老师会选择教代会,5%的老师会选择媒体舆论,10%的老师会选择沉默。在调查中有少部分老师因利益诉求表达不畅,很容易导致积怨,虽然学

5、校已经建立了利益诉求渠道,但还是有部分老师不是太了解。二是诉求解决效果不明显。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认为类似的诉求每年都在反映,可是真正能够解决的不多,或者学校给出的解释并不能让其信服。青年教师对利益诉求解决的结果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有50%认为一般,有35%表示不太满意或者不满意。  原因分析  保障培养机制不健全一是工资改革不健全,主要表现在:①专任教师需要完成一定的课时量与科研任务才能全额获取绩效工资,否则还会发生倒扣现象;②高学历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相同学历的人在其他企业或机构工作,其收入远远超出在高校工作;③收入与职称挂钩,青年教师除了拼命做科研

6、评职称以外,还要在既定课时量的基础上完成超课时才能增加个人收入。二是住房保障措施不到位。据调查,云南许多高校近年来新进的老师都没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的集资建房中,面对高额的房价,青年教师压力倍增,希望校方能够积极与学校周边楼盘的开发商合作团购价格适宜的住宅。  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不健全根据相关调查,青年教师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工作指导交流以及有效的学习进修机会少,大部分的培训只停留在表面阶段,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不多,培养不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此外,推行“导师制”效果不佳,导师和青年教师的各自职责履行不严,缺乏有约束性的监督考核机制。  激励考核机制不健全从

7、目前来看,青年教师唯有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才会被认可,导致一些热爱教学并在教学中表现优秀的教师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转移到科研中,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一味追求科研而不把教学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总有一天会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大学也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此外,一定的物质奖励是对他们的鼓励和鞭策,如果这个群体的社会待遇得不到提高,就会出现转行到其他高薪行业以及调离边疆省份高校的情况。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建议及对策  双因素理论分析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指工作本身的内部因素;二是保健因素,指环境、条件等外部因素。将双因素理

8、论运用于本论文,首先在于对存在的各因素进行性质划分,明确划分出保健与激励因素;其次,双因素理论在青年教师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