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北京御源堂中医诊所学术交流会内容集锦

第二届北京御源堂中医诊所学术交流会内容集锦

ID:25349919

大小:428.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19

第二届北京御源堂中医诊所学术交流会内容集锦_第1页
第二届北京御源堂中医诊所学术交流会内容集锦_第2页
第二届北京御源堂中医诊所学术交流会内容集锦_第3页
第二届北京御源堂中医诊所学术交流会内容集锦_第4页
第二届北京御源堂中医诊所学术交流会内容集锦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届北京御源堂中医诊所学术交流会内容集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届北京御源堂中医诊所学术交流会内容集锦2011年10月22日18:30-20:30,第二届北京御源堂中医诊所学术交流会在厚朴中医学堂举办,御源堂出诊专家、医师、实习医师及外部特邀人员应邀参加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由徐文兵医师、徐文波医师主持,会议围绕针刺的临证应用展开讨论,参会专家纷纷讲解自己临床应用针刺的心得体会,并进行互相切磋,现将交流会内容按医师发言顺序记录于下。1、徐文波医师介绍医师交流会的目的、章程徐文波医师:提出御源堂学术交流会的目的在于团结真正热爱中医的同道,共同发展中医学术,提高御源堂中医学术水平;通过不断扎实的学术研究,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服务广大病人;徐文波医师同时提

2、出,学术交流会在交流学术的同时,更在于培养中医青年人才,逐步形成符合中医自身特点的人才储备及培养模式。2、徐文兵医师提出学术交流的前提,并阐述自己临床针刺心得徐文兵医师:一、学术交流的前提:学术交流的前提是“对自己学术的尊重,对别人学术的尊重”,倡导中医“互相借鉴学习,互相扶持”。提出人格修为及应用针灸后,对药物、方剂的选择更加精细。指出针灸治疗可以从多层面入手,以针调气,以气调神,最高境界是调神。二、腧穴的“腧”:腧字从肉从俞。“肉”指身体、肌肉。“俞”意为“捷径”。“肉”和“俞”联合起来表示“身体内部的捷径、通道”。捷径或通道都有一个入口——“穴”。腧穴在艾灸时明显有气感,“穴”:是

3、体表凹处,“腧”是体表凸处。三、反关脉的临床体会:临证曾有患者为单侧反关脉,针刺尺泽、曲泽后,复诊时反关脉消失,桡动脉居生理位置。一例心脏搭桥患者及一例心脏病患者无脉,针刺后有脉。西医也认为心脏回支存在于在桡动脉附近。3、胥荣东医师提出“气至而有效者”是指脉象变化的研究心得胥荣东医师:提出《灵枢》原名《针经》,其中的《九针十二原》提出了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穴位有三维性,穴位是一种比较通俗的叫法,在《黄帝内经》里它应该叫做“气穴”、“气府”,也叫“骨空”、“结“会”。现在的教科书中一般把它称为“腧穴”,其中“腧”是运输的意思,它跟运输的“输”是相通的,这是一个通假字,因为加上肉月旁,代表是

4、人体上的。“穴”本身有空间的概念。“气穴”、“气府”是指气所居住的一个空间。以前有“穴居”这个词也能帮助我们理解穴的含义,在《易经》里就有“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的记载。所以“穴”古时是指居住的房屋。另外墓穴、洞穴也有空间的概念。那么穴位应该如何寻找呢?《黄帝内经》里说的很清楚,在《素问•离合真邪论》里对穴位的寻找方法是这样说的:“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弩之,爪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大概意思就是说,在针刺、点穴或者灸疗之前,要用手去寻找穴位,只有这样才能找得准确。为什么要这样找呢?寻找穴位,好比合谷穴、曲池穴,寻找的是这个部位,并不是在身体

5、上找一个坐标,找一个点。正所谓“陷者中”,或者叫“陷者之中”。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找曲池穴,将手臂弯曲,找到肘横纹的尽头,用手一按,能感到有一个凹陷,在这个凹陷中间就是穴位。我们说穴位是有范围的,大家用手去找,找到以后手下会有感觉。一般正常的腧穴按着感觉是有弹性而且柔和的,而病变的时候,那个地方会变得很僵紧,甚至内部有筋结。这些有经验的大夫就会感觉到,所以经常可以听到“穴位满了”这种话。什么叫“满了”?穴位本来是凹陷,是有空间的,是能够融入的,而紧张以后,经筋就出现异常,穴位就满了,这说明有邪气侵袭。病人自己也会有感觉,《灵枢•五邪》里这样描述:“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就是说用手用

6、力按某个位置,病人会感觉到很舒服,那么就可以在这里扎针或者按摩了。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腧穴是有范围的,我们要先找到一个凹陷,然后在这个凹陷里面去找,此时我们手下会有感觉,病人也会相应的感觉,有的会觉得舒服,也有的会产生疼痛的感觉,或者两种情况皆有。当我们把穴位的大概位置找到以后,然后在这个范围之内去找具体的腧穴,这就需要用手去摸,问病人的感觉或者靠自己感觉,最终找到准确的穴。只有这样,当我们点穴、针刺或者做灸疗时效果才能好。“气至”应该认为是针刺后脉象的改变而非目前大多数临床医师要求的针感。从而引申出治疗标准应以脉象的改变为准而非有针感即可。指出解读经典时忌以今释古。《内经》中“气至”有

7、多种含义:正气至、邪气至。久留针则针感越来越差,“气至”解释为针感也不通。胥荣东医师并就《内经·终始篇》中“终始”的正解提出自己的研究心得:提出应以经解经,提出考据、文章、义理的重要性。终始为偏正词,意为“终之始”,是针刺全过程的开始,《内经·终始篇》是针刺最基础的知识。胥医师认为《内经》中有《九针十二原》,针刺的补泻并非由毫针一种完成,而是由九针各司其职。《灵枢·官针篇》:“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