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泌尿系感染

儿童泌尿系感染

ID:25362333

大小:399.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1-19

儿童泌尿系感染_第1页
儿童泌尿系感染_第2页
儿童泌尿系感染_第3页
儿童泌尿系感染_第4页
儿童泌尿系感染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泌尿系感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泌尿系感染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肾脏风湿免疫科郑荣浩认识儿童泌尿系感染重要性泌尿系感染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婴幼儿常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VUR)等先天性尿路畸形(VUR在婴幼儿发热性UTI中可高达20%一40%)VUR和反复UTI,可导致持续性的肾脏损害和瘢痕化,从而可能引起高血压和慢性肾衰竭。早期发现和诊断婴幼儿UTI,并给予合理处置尤为重要分类定位:上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下泌尿系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临床上常因定位困难统称为泌尿系感染病程:是否达到6个月,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发作次数:首次UTI复发性

2、UTI:(1)UTI发作2次及以上且均为急性肾盂肾炎(APN);(2)1次APN且伴有1次及以上的下尿路感染;(3)3次及以上的下尿路感染。1、致病原: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占首次感染的80%。其次为克雷白杆菌、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阳性菌较少见,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见于全身败血症所继发。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2、易感因素(1)与小儿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小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弹力纤维发育不全,易被压扁、扭曲,发生尿潴留而易感染;女孩尿道短,尿道

3、口接近肛门,易被粪便污染;男孩包皮较长、包茎,易于积垢而上行性感染。(2)与小儿泌尿系统畸形有关,如后尿道瓣膜、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各种原因所致的肾盂积水、肾囊肿等,常造成尿潴留有利于细菌生长(3)膀胱输尿管返流与泌尿道感染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膀胱输尿管返流可为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因素所致。婴儿的发病数较高,随年龄增长而渐缓解。(4)排尿功能障碍如神经性膀胱、不稳定膀胱和非神经性膀胱也易致泌尿道感染(5)机体防御能力低下如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分泌型IgA缺乏等均易致泌尿道感染(6)其他:如泌尿道器械检查、留置导尿管、

4、不及时更换尿布、蛲虫症亦可导致泌尿道感染。3、感染途径:上行性感染---小儿泌尿道感染的主要途径;血源性感染---通常可为全身败血症的一部分,主要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慢性菌血症患儿,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脑室-心房分流等也可致血源性感染。直接蔓延---泌尿系邻近组织感染和肾周脓肿,阑尾脓肿和盆腔炎症等可直接蔓延引起UTI。临床表现:1、急性尿路感染病程多在6个月以内。急性UTI症状随患儿年龄的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婴幼儿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需给予高度关注3月龄以下婴幼儿的临床症状可包括:发热、呕吐、哭吵、嗜睡、喂养困难、发育

5、落后、黄疸、血尿或脓尿等;3月龄以上儿童的临床症状可包括:发热、纳差、腹痛、呕吐、腰酸、尿频、排尿困难、血尿、脓血尿、尿液混浊等2、慢性尿路感染病程多在6个月以上。轻者无明显症状,可间断出现发热、脓尿或菌尿,反复发作者有贫血、乏力、腰痛、生长发育迟缓,重者肾实质损害,出现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辅助检查:收集标本注意事项:留尿时,常规清洁消毒外阴,取中段尿及时送检,婴幼儿用无菌尿袋收集尿标本非不得已方行导尿,必须严格消毒,以免插管时将前1/3尿道细菌带入膀胱。如疑其结果不可靠可行耻骨上膀既穿刺抽取尿标本;辅助检查:尿液分析尿

6、常规检查:清洁中段尿离心沉渣中自细胞≥5个/HPF,即可怀疑为UTI。血尿也很常见,肾盂肾炎患儿还可出现中等蛋白尿、白细胞管型尿及晨尿的比重和渗透压减低。试纸条亚硝酸盐试验:对诊断UTI的特异度高(75.6%一100%)而敏感度较低(16.2%一88.1%),若采用晨尿进行检测可提高其阳性率。尿白细胞酯酶检测:对诊断UTI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69.3%一97.8%和37.5%一100%。上述两者联合检测对诊断UTI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9.2%一100%和30.O%一89.2%辅助检查:尿液培养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菌落计

7、数是诊断UTI的主要依据,而尿细菌培养结果的诊断意义与恰当的尿液标本收集方法相关。对临床高度怀疑UTI而尿普通细菌培养阴性者,应作L型细菌和厌氧菌培养。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十分重要,其目的在于:①辅助定位UTI的诊断。②检查泌尿系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畸形;③了解慢性肾损害或肾瘢痕进展情况。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肾脏和尿路B超、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MCU)、静态核素肾扫描等影像学检查B超:建议伴有发热症状的UTI者均行B超检查;B超检查主要是发现和诊断泌尿系统发育畸形核素肾静态扫描(DMSA):①诊断急性肾盂肾炎(APN)的金标

8、准:APN时,由于肾实质局部缺血及肾小管功能障碍致对DMSA摄取减少。典型表现呈肾单个或多个局灶放射性减低或缺损,但无容量丢失,也可呈弥漫的放射性稀疏伴外形肿大。其诊断该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6%和98%。但由于价格昂贵,多用于特殊需要时。②肾瘢痕的发现:国内外学者均发现首次UTI的患儿在DMSA无异常发现情况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