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仁尼琴创作的文化心理透视

索尔仁尼琴创作的文化心理透视

ID:25362640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索尔仁尼琴创作的文化心理透视_第1页
索尔仁尼琴创作的文化心理透视_第2页
索尔仁尼琴创作的文化心理透视_第3页
索尔仁尼琴创作的文化心理透视_第4页
索尔仁尼琴创作的文化心理透视_第5页
资源描述:

《索尔仁尼琴创作的文化心理透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索尔仁尼琴创作的文化心理透视  论文关键词:索尔仁尼琴文化心理人道真理  论文摘要:索尔仁尼琴是苏联作家中不容忽视的一位。本文通过对索尔仁尼琴的创作经历及其几部主要作品的分析,揭示出他不寻常人生遭遇对他文学风格的重大影响。作家的生活经历与创作过程密切相连,并最终形成了其呼唤人道主义和追求真理的深刻思想内涵。  索尔仁尼琴是20世纪俄罗斯作家中令人瞩目的一位,享誉国内外,于197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为:“他的作品具有全球性的艺术魅力。”索尔仁尼琴怀有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并且始终追求真理。  索尔仁尼琴一生命运多舛,历经坎坷。1959年,他创作

2、的第一部短篇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初登文坛即轰动了整个前苏联。但不久即受到打击和迫害。1968年,受禁的《癌病房》和《第一圈》在西方发表,前苏联当局开除了他的前苏联作家协会会籍。而在第二年,他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973年,《古拉格群岛》在巴黎出版,索尔仁尼琴遭受到更大的灾难。1974年,他被强行剥夺国籍并驱逐出境,在国外流亡20年之久.直至1994年才重回俄罗斯。  索尔仁尼琴于1957年结束流放生活开始实际从事自己的文学创作.卫国战争时期,他应征人伍,并在作战中两次获得勋章,升至大尉军衔。但1954年,一个偶然的“不慎”改变了索尔仁尼

3、琴后来的命运,他在一次与友人的通信中流露了对斯大林的不满。并因此在前线被捕,以“进行反苏宣传”罪名判处8f劳改徒刑.刑满后流放至哈萨克斯坦。在非人的劳改营中,索尔仁尼琴认识到了:“写作的目的只是在于不忘怀这一切,指望有朝一日为后代人所知晓。”劳改营的亲身经历让索尔仁尼琴更好地看清了现实,他深刻意识到:“作为劳改营的幸存者.应替所有没有爬出劳改营的冤魂和受苦受难的祖国俄罗斯申诉。应对劳改营中无数的死者、对历史、对伟大的俄国文学的先行者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癌症房》、《古拉格群岛》是索尔仁尼琴写于不同时期的三部代

4、表作品。这些作品都以纯善的良知和道德,深入触及了前苏联特殊时期最隐密的历史事实.鲜明地体现了索尔仁尼琴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对于真理的执著追求,也是索尔仁尼琴文学风格的最佳代表。  《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前苏联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劳改营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一天里,从早上5点到晚上l0点,舒霍夫起床、吃饭、出工、劳动、收工、入睡,极其平常,但是,前苏联劳改营的黑幕正是暴露在这些日常里,舒霍夫起床稍晚便被看守抓去罚洗值班室的地板.同室难友海军中校发了一句牢骚就被罚关lO天禁闭,零下30多度出工砌墙,而所得的晚餐只是一盘清汤。在劳改营里,大部分的犯人都是无辜

5、者,小说正是通过这些冤案。真实地反映了前苏联肃反扩大化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进行了深刻的人性和人道的反思。8年的牢狱生活,早已使得索尔仁尼琴对劳改营生活非常熟悉,小说最初题为4845号囚犯》,而845正是其在集中营里的编号,因此。作为个人经历之缩影的“一天”,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自传色彩。《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索尔仁尼琴的奠基之作,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他日后的创作发展方向。这部作品不但开创了“集中营文学”的先河,而且延续和发展了俄罗斯文学中深厚的人道主义传统。  继《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之后,1968年,索尔仁尼琴的又一代表作《癌病房》在国

6、外出版。在这部作品中,索尔仁尼琴把目光放到了另一个特殊空间——癌病房。通过对在肿瘤病医院留医的一群病友的遭遇,再次抨击了前苏联肃反扩大化及大清洗运动。科斯托格洛托夫因在与友人通信中议论斯大林而被捕判罪,服了7年苦役后还要被流放,直到身患绝症才得以到肿瘤医院就医。医生薇加的哥哥在大清洗中被捕,嫂子改嫁,母亲承受不了打击而亡故,她的恋人又战死在前线。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表面描写“癌病房”,实际上是在通过“癌病房”控诉前苏联社会的官僚主义和个人主义。同《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中劳改营的生活经历一样,《癌病房》中所描写的科斯托格洛托夫也有着作家自己的影子,

7、索尔仁尼琴同样因在与友人通信中议论斯大林被判苦役,并且在流放地时被诊断出胃癌。在这两部作品中,索尔仁尼琴正是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特殊时期人们的特殊境遇。  索尔仁尼琴的另一代表作《古拉格群岛》是一部鸿篇巨作,全书分3大册,7部分。在这部作品里,索尔仁尼琴对整个前苏联劳改营总局作了更深入的全方位揭露。全书140万字的描述中.作者借助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既没有臆造的人物,也没有虚构的事件,通过对劳改犯们悲惨命运的白描,不加任何掩饰地抨击了斯大林专制统治下的恐怖。同《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癌病房》里的人物一样,“群岛”里的犯人也大多是无辜者。在造

8、纸厂厂长开会时第一个停止鼓掌的人被判10年徒刑.裁缝无意中把一枚针插在斯大林像上也被判刑,在押解的途中犯人更是受尽屈辱: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