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论文

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论文

ID:25364618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论文_第1页
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论文_第2页
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论文_第3页
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论文_第4页
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论文.freel分级4在Ⅱ~Ⅴ级者;④病程在3个月内者;⑤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1.4排除标准排除病情危重或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伴有意识障碍或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糖尿病,或严重出血倾向者;近期持续服用镇静药物及肌肉松弛剂者。2方法2.1治疗方法2.1.1基础治疗2组同时进行抗痉挛康复运动训练,如良上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的保持、缓解身体运动控制点周围痉挛、静态牵拉肌肉、被动运动与按摩等。2.1.2治疗组依十二经脉表里关系,将其分为3组,即手太阴肺

2、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①皮肤针疗法:选用七星针,分别于手三阴经五腧穴以中度叩刺(腕力稍重,局部有潮红,但不出血);②经筋排刺法:取手三阳经五腧穴,选用0.35mm×13mm毫针,垂直刺入,刺入肌腱浅层即止,施以雀啄捻转手法,行针1min,每次留针30min,在2穴的连线上每隔1~2寸左右刺1针,一般每线3~5针。上述2种刺法每日选用2组,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2.1.3对照组给予脑复康注射液(山东鲁抗长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

3、5019)4g、脑蛋白水解物20mL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同治疗组。2.2观察指标与方法2.2.1症状改善情况于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肩关节内收、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的改善情况对比分析。2.2.2上肢活动功能状况采用Burnnstrom分级法评定:Ⅰ级,无随意运动(弛缓期);Ⅱ级,连带运动初期阶段(开始出现痉挛);Ⅲ级,连带运动达到高峰(痉挛达到高峰);Ⅳ级,出现部分分离运动(痉挛开始减弱);Ⅴ级,出现分离运动(痉挛明显减弱);Ⅵ级,正常。2.2.3上肢痉挛程度评定采

4、用改良的MAS量表评估上肢肌张力变化情况。2.3疗效标准参照有关文献5按肌张力减轻程度制定标准。痊愈:肌张力完全恢复正常;显效:肌张力未恢复正常,但已下降2个级别;有效:肌张力下降1级;无效:肌张力治疗前后无变化。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3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1。治疗后瘫痪上肢功能达到Ⅳ级以

5、上者治疗组从治疗前的8.0%上升到94.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由12.0%上升到4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治疗后治疗组上肢肌张力达到0级者为65.3%,对照组为2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对照组有效率为62.7%,治疗组有效率为9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1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组比较表22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治疗前后Brunnstrom

6、评分比较例(%)表32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MAS)变化情况比较(例)表42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4讨论上肢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多出现在卒中后数日至数周,多以关节功能障碍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手指屈伸困难、上肢屈曲及上肢内旋等。本病属中医“中风”、“痉证”等范畴。据其临床表现,笔者将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病机辨为风痰阻络、气血失调、筋失濡润、阴阳失衡,其基本特点为“阳缓而阴急”。手三阳经属腑络脏,手三阴经属脏络腑,两者互为表里、阴阳相对,笔者选用表里两

7、经,以五腧穴为主,分别施以经筋排刺法和皮肤针循经叩刺法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五腧穴是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5个重要特定穴,是脏腑精气起始、流注、充盈、汇合之处,是经气最旺盛的部位。井穴多位于爪甲之侧,是十二经脉阴阳之气始发之处,即“所出为井”,故刺之可接通十二经气、协调阴阳、醒脑开窍。荥穴多位于掌指关节之前,是十二经脉流行的部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从而“易滞易瘀”,刺之可起到活血祛瘀、疏通经络之效。输穴多位于掌指关节之后,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手三阴经之“输穴”与“原穴”为同一腧穴,即“阴

8、经之输并于原”(《图翼》),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经穴位于腕关节以上,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刺之可收到补气扶正、调整阴阳的效果。合穴位于肘关节附近,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因与脏腑关系密切,故刺之可调整脏腑之间的平衡,促进脏腑气血流畅,使失调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