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

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

ID:25377100

大小:7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_第1页
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_第2页
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_第3页
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_第4页
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1: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一、定义:股骨干骨折包括小转子下2--4cm之间的股骨骨折,患者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二、诊断依据1.多有明显外伤史。2.伤后肢体剧烈疼痛,不能站立,小儿哭闹。3.局部严重肿胀,压痛,功能障碍,大多数病员可有明显缩短、成角及旋转畸形,可扪及骨异常活动及骨擦感。下1/3骨折时,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4.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及骨折类型。三、症候分类(1)上1/3骨折:骨折近端因髂腰肌和臀肌、外旋诸肌的牵拉而呈屈曲、外展、外旋移位,骨折远端则向上、向内、向后移位。(2)中1/3骨折:若断端有重叠,折端移位无一定规律,常因暴力作用方向而变化;若断端有

2、接触时,仅折端有前屈外展倾向,远端因受内收肌的牵拉,其下端向内上方移位,故骨折折端多向外侧成角。(3)下1/3骨折:骨折近端多呈内收向前变位,远端因受腓肠肌的牵拉而后倾斜移位,有压迫血管神经的危险。四、入院指征凡需行皮牵引、骨牵引、手术治疗或需用外固定架固定者。五、治疗常规儿童骨折,因其骨生长速度快,塑型能力强,与成人相比,复位要求稍低,一般主要防止成角和旋转。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①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配合持续牵引;②持续牵引复位加夹板外固定;③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一)整复方法适用于横断、斜行骨折,碎片不多者。1、上1/3骨折将患肢外展,略加外旋,然后由助手握近端向后

3、方挤按,术者握远端由后向前提2、中1/3骨折将患肢外展,同时用手自断端外侧向内推挤,再以双手在断端前后、内外夹挤。3、下1/3骨折有两种方法:(1)在维持牵引下,膝关节徐徐屈曲,并以两手置于胭窝内作支点,将骨折远端由后向前向近端推挤(2)患者仰卧位,将患肢平放,膝屈曲位牵引。一助手用布带固定股骨近端,另一助手握小腿上端向远端牵引,第三助手握髁部向上牵引;同时用力牵引下,术者从胭窝处向前挤压骨折远端向前,使之复位。持续牵引复位。1.悬吊皮肤牵引2周岁以下儿童,可用此法,先用胶布两条,宽度以不超过大腿周长一半为宜,贴在两下肢内外侧,长度要超过骨折处3_5cm,或到大腿根部。在

4、足底远端约3cm左右,用带空小木板撑开胶布,并在胶布处钻一孔,以做牵引绳钻过之用。将两髋屈曲90°垂直向上,双下肢同时牵引,重量以能使患儿臀部离开床l_2cm为度。患肢可加或不加夹板。牵引过程要注意会阴部清洁及胶布脱落,并密切观察双下肢血运情况。此法牵引复位,简单方便,牵引架要轻,可在牵引数日使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将患儿连架抱回家中,定时来院复查,三周后去除牵引,改用夹板固定至骨性愈合。2.水平皮肤牵引适用于2-8岁患儿,重量一般1.5-3kg。上1/3骨折,患肢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下1/3骨折,屈膝加大,以松弛膝后关节囊及腓肠肌,减少远端后移倾向;中1/3骨折,患者屈

5、髋、稍外展,牵引时,要夹夹板固定,4-6周去除牵引,继续用夹板固定至骨折愈合。3.骨骼牵引8-12岁儿童,治疗与成人相同,但穿针牵引位置不宜在胫骨结节部,选在低于胫骨结节下2-3横指处,以免损伤骨骺。(二)固定方法夹板固定儿童的稳定骨折,用夹板固定三周即可,不稳定骨折,则须夹板固定配合持续牵引。1.夹板一般用四夹板。外侧板及内侧板远端稍凹或成叉状,以免直接压迫股骨髁或胫骨牵引的牵引针;前侧板近端呈斜坡形或与腹股沟折纹一致,注意左右要分清,以免影响屈髋活动;后侧板两端稍向后弯曲,以适应臀部和胭窝的形状。若是上1/3骨折时,可配合使用外展板。2.放置位置根据上、中、下1/3不

6、同部位骨折而放置固定垫,然后放夹板固定。上1/3骨折,平垫放在近端的前方和外侧,中1/3骨折时,平垫放在断端的外侧和前方,下1/3骨折时,平垫放在近端的前方。然后放置夹板。内侧板由腹股沟至股骨内髁;外侧板由股骨大转子至股骨外髁;前侧板由腹股沟至髌骨上缘;后侧板由臀横纹至胭窝上缘。上1/3骨折加外展板。(三)手术治疗对于复位后不稳定及夹板固定困难者,可在麻醉下行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术。对于陈旧性骨折,明显畸形愈合、中度以上活动受限的患者给于切开复位,矫形,钢针或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四)药物治疗1.生骨汤主要组成:生地、五加皮、白芍、牛膝、川芎、红花、黄芪、当归、

7、杜仲、续断等。功能:补养气血,续筋接骨。主治:中、后期骨折。每日一付,一日两次,水煎服。2.黄塔接骨膏药主要组成:土鳖虫、龙骨、全艾、乳香、没药、血余炭、冰片、血竭、人工麝香、麻油、红丹等。功能:接骨续筋、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腐生新。主治:中、后期骨折。以麻油、红丹为辅料炼制成黑膏药,敷于患处。3.苏黄散主要组成:大黄、白芷、红花、苏木、肉桂、乳香、没药、冰片等。功能:活血袪瘀、消肿止痛。主治:损伤初期、肿胀严重。共为细末,蜂蜜调制外敷患处,12小时更换。1.蒲黄散主要组成:蒲公英、大黄、木瓜、梔子、土元、乳香、没药等。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