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家的画——谈当代文人画现象

理论家的画——谈当代文人画现象

ID:25379659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0

理论家的画——谈当代文人画现象_第1页
理论家的画——谈当代文人画现象_第2页
理论家的画——谈当代文人画现象_第3页
理论家的画——谈当代文人画现象_第4页
理论家的画——谈当代文人画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论家的画——谈当代文人画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理论家的画——谈当代文人画现象文/龚文听闻李立新教授画展即将开启,惊奇之余,我便在千里之外通过网络向他索要了一幅作品照片。看完后我很激动,发短信给李教授,有曰“江南才子、丹青能手、三观大师”,非专为溢美之词,实为有感而发也。其实,去年春末我在渝拜晤李教授,曾获赠一本其父亲的画册,印象中有人物的白描速写和山水,并得知教授自己也画画。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听闻李教授也是画画的,而且也正在画画。既然大博导都这么讲了,那他的画作一定是不同凡响,我对李教授的预期就是这样的。这两天,又陆续看到了李教授要展览的画作,

2、果然是不同凡响,而且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基本上是没理由地相信教授一定会有好画的,但要我讲看到的这些画好在哪里,我却有点“着急”:一是没能看到原作,二是知识贮备不足。所以,不妨大而化之,以我所谓的“李立新现象”,来谈谈当代文人画的问题。中国古代绘画,崇尚以书入画或者说以书法作为绘画的重要技术保证,因此文人画大兴,尤其山水画成为了主流,形成了重笔墨的传统特色,也方便了文人们的雅好甚至转型。文人而为画家,从扬州八怪到海上画派,渐成规模。文人画画,既能展示自己的文化修养,又能解决经济问题,何乐而不为。延至今

3、日,照理说,时代变了,笔墨也当变化。可事实是,时代变了,笔墨却慢慢丢失了。进入现代,原先的文人慢慢扩展到知识分子群体特别是博导硕导们。过去的文人基本上是书法最好的那批人,所以能以书入画、笔墨自足而完备。而现代的知识分子们,基本上没有传统书法氛围了,书法没有了,不能以书入画了,“画里的笔墨去哪里找”成为最大的困惑。去画里的“形”中去找:这大概是以吴冠中先生为代表的新一代画人给出的新答案。因为吴先生认为不与画面之形结合的笔墨就是“零”笔墨,否认笔墨独立价值的同时认为新的笔墨必须与画面之形共生。这样,传

4、统重“境”之笔墨仿佛在规模上要让位于现代重“景”之水墨,以突出眼球所能。李教授的画,简而言之是“画房子”,画现实中的房子,尤其是画域外的房子,当然是一种“景”。这让我联想到了傅抱石画的东欧风景系列中的房子、吴冠中江南的房子,以及杨明义的房子、林容生的房子、黄格胜的房子……,这些都可以是非常风景化的房子。但傅抱石让风景趋向于山水化,林容生也缩小房子的规模和比例,目的也是强化山水化。因为山水可以有独立的笔墨,而风景的笔墨容易束缚于形中。黄宾虹的山水画中点景的各种符号化房子甚至歪歪斜斜的,但反而能充分笔

5、墨化,所以没人去深究那些房子应该于现实中的何处。而李立新教授的房子则是“裸露”的,明确存在于现实中某处的,甚至仿佛有意是为了画房子而画房子。如果按照山水画的表面标准来看,那一定是风景画;甚至按照风景画的表面标准来看,那也许就是建筑画了。但是,我认为李教授硬是在裸露的房子中画出了笔墨,在“景”中逼出了“境”,既大胆又高明!虽然,李教授的这批画也有很多是有山、石、树、水的,但我最喜爱的就是这些房子,尤其是那些裸露的房子,并愿意把这种独特的风格展示称之为“李立新现象”。当然,我更愿意将“李立新现象”扩展

6、开来讲,即搞理论的专家画画的问题。这在西方从来不是个问题,因为他们把二者分得很开。但在中国艺术界尤其书画界,越来越成为一个严肃的问题甚至高级的学术现象。自从傅抱石、黄宾虹在画坛上凌空撼世后,这个现象开始复杂起来,因为我们都不愿意错过我们这个时代的傅抱石、黄宾虹。曾经在徐悲鸿眼中,傅抱石和黄宾虹都是搞理论的,所以他请傅抱石在中央大学教理论、两次邀请黄宾虹北上北平艺专教授理论并成行一次。但就以最后绘画的水平和影响而言,傅、黄这二位在徐悲鸿眼中的理论家其创作成就甚至已超过徐悲鸿。当然,大理论家成为大画家

7、,才更有挖掘价值。记得十年前我随朋友去美术史家陈传席的家,聊着聊着,他把一大叠画拿了出来,都是他自己画的。后来在十竹斋里看到他的画,标价已然不菲。李立新教授画画,太过低调,我认识他十几年了,才第一次见其峥嵘。而且他是艺术设计界的著名学者,尤其在设计史上著作等身。以此身份作画,跨界更加明显。看李教授的画,有时觉得清新好玩,有时又让人肃然起敬,我愿意认为画画对于他而言,本来就是既好玩又很正经的事。当我看着宾虹先生数百万字的文稿全集,品味他捐给浙江博物院5000幅画作中的某一幅时,每每会发出感叹。“书为

8、心力血”,画画何尝不是?愿世人能借着李立新教授的画认识他的书,或借着他的书而读懂他的画。真的是字字珠玑、笔笔显灵。此次画展,李教授有意小规模,但“李立新现象”却已徐徐拉开帷幕……李教授是早我两年毕业的同门博士师兄,其在学术上的成就早就让我佩服,加上性格和机缘,我和他私交不错。本人算是专攻书画,于文人山水有偏爱,但也只能东一笔西一笔地画点残山剩水,感觉在李师兄的大作面前,就像散兵游勇遇到了正规军。羡慕其整饬之美,但也只能是徒生羡慕而已了。二理论家为何能画画、为何能画好画甚至画出大师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