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偏相关及通径分析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偏相关及通径分析

ID:25380895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0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偏相关及通径分析_第1页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偏相关及通径分析_第2页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偏相关及通径分析_第3页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偏相关及通径分析_第4页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偏相关及通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偏相关及通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偏相关及通径分析杨志刚1,田杰英1,赛都拉2(1.兵团第一师农科所,新疆阿拉尔8433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子管理总站)摘要:本文对2012年新疆南疆冬小麦区试的15个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大小顺序依次为穗粒数、收获穗数、穗长、有效小穗、株高、容重、生育期、千粒重。在进行高产育种选择时,要协调好各品种性状之间的关系,着重于收获穗数、穗粒数、粒重及生育期的选择

2、。.jyqk2,于小麦各生育时期进行基本苗、最高茎数及收获穗数等项目的调查记载。收获前各小区连续取50株样,调查农艺性状。小区实收计产。1.3分析方法以小区平均产量(y)为依变量,以生育期(x1)、株高(x2)、穗长(x3)、有效小穗(x4)、穗粒数(x5)、千粒重(x6)、收获穗数(x7)、容重(x8)为自变量,计算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及偏相关系数,在此基础上进行通径分析。所有数据均使用Excel和DPS统计软件[1]处理,数据分析采用李永孝[2]方法进行分析。2结果与分析2.1相关分析2.1.1

3、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农艺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在小麦新品种选育中,针对一个性状的选择势必影响到另一个性状的遗传效果。相关分析结果(表1)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穗粒数、穗长、有效小穗、生育期、收获穗数、容重、株高、千粒重。其中,穗粒数与产量显著正相关(R=0.5866*),其它7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穗粒数高的品种产量较高,通过对穗粒数的选择可有效提高产量。2.1.2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如表1所示,株高与生育期(R=0.527*

4、)、穗长(R=0.5574*)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适当增加株高有助于提高穗长,但会延迟生育期。穗长与有效小穗(0.7594**)及穗粒数(0.655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R=0.5574*)显著正相关,与收获穗数极显著负相关(-0.7074**),说明穗长增加有助于增加有效小穗及穗粒数,但株高增高收获穗数会降低。因此,要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株高、穗长适宜的品种。有效小穗数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11**);收获穗数与有效小穗(R=-0.8866**)、穗粒数(R=-0.8199

5、**)及穗长(-0.7074**)极显著负相关。在小麦育种中,只有各性状互相协调,才能选出高产品种。2.2偏相关分析2.2.1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偏相关分析偏相关是表示其它性状固定时,指定的2个性状间的相关。由表2可以看出,小麦产量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穗粒数对小麦产量的贡献最大,相关系数为0.7139**,与前面相关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其次是小麦产量与收获穗数的相关系数为0.5302*,与相关分析的结论不一样,在相关分析时相关系数为-0.1869,呈负的弱相关,

6、这是因为在偏相关分析时仅考虑了收获穗数和小麦产量的关系,而未考虑其它性状的影响。综合分析,只有选择穗粒数多且收获穗数高的品种才能最终增加小麦产量。2.2.2农艺性状之间的偏相关分析收获穗数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见表2),相关系数为-0.5848*,与千粒重、有效小穗、穗长、株高及生育期呈负相关,表明在偏相关分析时,随着穗粒数、千粒重、有效小穗、穗长、株高及生育期的增加收获穗数减少。小麦生育期与穗粒数、株高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延长生育期能够增加穗粒数和株高。千粒重与生育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

7、185*,生育期与灌浆时间长有利于提高千粒重。2.3通径分析为进一步分析不同性状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揭示其对产量构成的重要性,对小麦产量及8个相关性状进行通径分析,以估算出每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效应,明确各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大小。通径分析结果(表3)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穗粒数、收获穗数、穗长、有效小穗、株高、容重、生育期、千粒重。2.3.1穗粒数对产量的效应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P=1.1778。穗粒数通过穗长及千粒重对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正向间接效应,而通过收获穗数、有效小

8、穗、容重、株高及生育期对产量则有不同程度的负向间接效应,最终表现为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R=0.5866),达到了显著水平。因此,选择穗粒数多的品种容易获得高产。2.3.2收获穗数对产量的效应收获穗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P=0.8007。收获穗数通过有效小穗、容重、株高及生育期对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正向间接效应,而通过穗粒数、穗长及千粒重对产量有不同程度的负向间接效应。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R=-0.1869)。2.3.3穗长对产量的效应穗长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P=0.6269。穗长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