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历史理解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生历史理解素养培养策略

ID:25384321

大小:71.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高中生历史理解素养培养策略_第1页
高中生历史理解素养培养策略_第2页
高中生历史理解素养培养策略_第3页
高中生历史理解素养培养策略_第4页
高中生历史理解素养培养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历史理解素养培养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生历史理解素养培养策略[摘要]高中生历史理解素养,可以通过探索历史表象背后的本质、全面掌握历史事件的过程、思考历史事件的复杂联系这三种方式来培养。[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理解素养;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9302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培养核心素养,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在丰富的历史情境屮提高学生理解、认识、解释历史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历史文化的不断磨砺、洗礼中增强学科思维能力。本文以高中历史教材“明代内阁制”为例,说明教师如何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清晰了解历史事件的基

2、础上拓宽视野,培养历史理解素养。一、通过探索历史表象背后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素养以“内阁设立之前缘:废除丞相制”为例。1380年春,丞相胡惟庸被告发“南通倭寇北接旧元,意欲谋反”而下狱处死。朱元璋以此为契机,废中书省和丞相,朝廷中枢之权析归六部。表面上看,废中书省和丞相是因胡惟庸案而起,实际上在此之前,朱元璋早己对明初继承的元代体制有所反思和批判:“胡元之世,政专中书,凡事必先关报,然后奏闻,其君又多昏蔽,是致民情不通,寻致大乱,深可为戒。”可见,他对屮书省、丞相权力过大是有忧虑的。而先后担任丞相的李善长、杨宪、胡惟庸等人的居功自傲、骄纵不法的行为乂加深了

3、朱元璋这种忧虑。所以,胡惟庸案只是朱元璋撤废丞相一职的借口,其背后深刻的原因则是朱元璋镜鉴前朝、加强皇权而采取的行动。朱元璋乂以《皇明祖训》的法典和政治遗嘱的形式,不许他的后继之君恢复丞相制度,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朱元璋对废除丞相制度的长久考虑。废除丞相制度虽然解决了君相矛盾,但也使作为执行机构的六部缺少了一个协调、统筹全局的顶层架构,使皇帝直接处理政务的数量和难度增加,更使决策失误的概率增大。这也说明想要中央政府长期健康运转,客观上必须有一个能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乂不威胁皇权的辅政机构。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胡惟庸案只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的表面原因,其实质是朱元璋对元代

4、丞相权力过大威胁君权的担忧。废除丞相制度带来了治国理政上的困难,所以才有之后内阁制的设立。通过这样的分析,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更让他们深刻理解事件背后的木质。二、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素养以“内阁运行之尴尬:有相责而无相权的制度缺陷”为例。明成祖时期,内阁制正式形成。阁臣“常侍皇帝于阁下,避宰相之名,又名内阁”,内阁既不是前代宰相,也不是行政管理部门或中枢决策机构。由于伴随皇帝左右、参与机要,内阁作为议政咨询机构,服务君主决策的功能得到了提高。然而,从之后发展來看,正是由于功能定位上的缺陷,内阁的运行过程充满尴尬。第一,阁臣品

5、级和职权错位。明仁宣时期(1424-1435年),阁臣品级从过去的五品提高到从一品,位居六部尚书(正二品)之上,但实际权力仍在六部尚书之下。辅政的内容多涉及人事,而少涉及钱谷兵刑的实际事务。第二,历史关键时刻,内阁的表现令人失望。有明一代,内阁虽身荷时望,却无法在一些重大政治事件掌控纷乱时局,更无法解决政治危机。例如,1449年,蒙古也先入寇,太监王振蛊惑英宗冒险亲征,A阁和廷臣反对无果,致有土木堡兵败,皇帝被俘,造成了明代空前的政治危机。也先挟持英宗,有恃无恐,进逼北京。在朝廷主和与主战的喧嚣声中,内阁无所作为。在接下来的北京保卫战中,以兵部尚书于谦为首的主

6、战派在鼓舞人心、组织抗战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重大作用。相比之下,在此危急关头,朝臣宁往兵部任职而不愿入阁,内阁的地位与政治前途不被时人看好可见一斑。第三,内阁职能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衰变与萎缩。明宪宗不信任阁臣,内阁常备顾问的咨询问政形式不复存在,职能出现了萎缩。此时,阁臣、外戚、宦官既互相斗争又互相勾结,阁臣为了自保,于朝政建树极少。孝宗时期(1488-1505年)把内阁地位定在六部之下。武宗时期(1506-1521年),面对宦官专权和皇帝恣肆,内阁不能匡正,无法形成对宦官集团的制约而形同虚设,在与宦官集团的斗争中完?J雷冢?1522-1566年)中后期,内阁

7、的辅政职能出现衰变,内阁依附皇权,谄媚迎合皇帝,对朝政的影响有限。光宗熹宗时期(1620-1627年),东林党入阁者不少,即便如此,也未能对魏宗贤专权形成有效制约。第四,个别阁臣权力的增大如昙花一现,内阁制度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进。例如张居正在神宗皇帝10岁时入阁,在小皇帝和两宫太后的支持下,阁权如日中天。但这是皇权特许的,并无制度保障。张居正死后,神宗亲政,多挑“软熟”大臣入阁。神宗晚年,久不上朝,既不愿放权,又不及时决策,阁臣万般无奈,或杜门不出,或告病乞归,甚至有不等批准即挂冠而去者。内阁至此几乎瘫痪。从内阁运行的实际过程来看,其辅政效能的发挥依赖于皇帝

8、的个人素质和喜好;同时,内阁在辅政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