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国内研究综述

鲍德里亚国内研究综述

ID:25398431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鲍德里亚国内研究综述 _第1页
鲍德里亚国内研究综述 _第2页
鲍德里亚国内研究综述 _第3页
鲍德里亚国内研究综述 _第4页
鲍德里亚国内研究综述 _第5页
资源描述:

《鲍德里亚国内研究综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鲍德里亚国内研究综述  【摘要】鲍德里亚是20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也是旗帜最鲜明、著作最为晦涩的后现代理论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思想的研究已开展了十余年。本文即是中国学界对鲍氏理论的接受情况的一个简要概述。  【关键词】鲍德里亚后现代马克思    让·鲍德里亚(JeanBaudrillard,又译作波德里亚、博德里亚,港台多译为布希亚),法国著名思想家,也是旗帜最为鲜明、著作最为晦涩的后现代理论家,他用极端的“仿真”理论从消费、信息、传媒和技术的角度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由“拟像、符码和超真实”所组成的后现代世界。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作品被广泛

2、译介到英语世界,迅速确立其“后现代理论精神导师”之地位。鲍德里亚一生著作颇丰,发表了20多本著作和200多篇论文,对媒介和消费社会进行激进的批判,积极反映社会现实问题,评论范围涵盖了西方当代社会所有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现象,包括:《物体系》(1968)、《消费社会》(1970)、《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1972)、《生产之镜》(1973)、《象征交换与死亡》(1976)、《忘掉福柯》(1977)、《在沉默的大多数的阴影中》(1978)、《论诱惑》(1979)、《拟像与仿真》(1981)、《致命的策略》(1983)、《冷酷的回忆》(1987)、《恶的透明性》(1990)、《完美的

3、罪行》(1995)等。  从鲍德里亚著述的中文翻译情况以及目前出版的研究鲍德里亚的著作或论文来看,中国学术界对鲍德里亚的研究还略显薄弱和滞后。迄今为止,翻译成中文的鲍德里亚著作仅有五部:《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版),《完美的罪行》(王为民译,商务印书馆2000版),《物体系》(林志民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版),《生产之镜》(仰海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版)《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版),在罗钢、王中忱主编的《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版)中翻译了《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一个章节,还有很多极具学术厚度的

4、著作和论文未被译介且知者寥寥。  人们开始注意到鲍德里亚,是在阅读哈桑、杰姆逊等人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著作时,发现这个法国人的名字被诸位后现代主义大师反复提到。一直到1994年王岳川在发表于《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上的《传媒与沟通:对后现代文化交流的透视》一文中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鲍德里亚的后现代大众传媒理论,鲍德里亚才得以正式进军中国学者的研究领域。该文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概述了丹尼尔·贝尔、杰姆逊、查尔斯·纽曼、伊格尔顿、阿多诺等人对传媒在后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但认为这些大师的论述并不全面,未彻底进入传媒的社会文化层面的纵深分析,因此在第二部分集中篇幅介绍

5、了鲍德里亚的后现代大众传媒理论。1999年王岳川在为朱立元主编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撰写“后现代主义”一章时,又把这部分内容几乎原封不动地挪入其中,小节标题为“布希亚德的后现代大众传媒理论”。在王岳川本人的其他描述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著作或论文中也始终保持着对鲍德里亚理论的介绍。继王岳川之后,1996年,盛宁连续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了两篇介绍鲍德里亚的文章:《鲍德里亚·后现代·社会解剖学》和《危险的让·鲍德里亚》,并对鲍德里亚的思想做出了自己的评价,这是笔者能够查找到的国内最早的专题论述鲍德里亚的两篇文章。1999年季桂保以《鲍德里亚后现代思想述评》为题所作的博士论文,介绍了鲍德

6、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符号政治经济学和后现代文化批判的有关内容,可以说是国内第一篇对鲍德里亚进行专门研究的博士论文。此外季桂保还发表了《让·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理论述评》、《让·鲍德里亚的后现代文化观》等研究文章。2000年,佘碧平出版的《现代性的意义与局限》一书以“鲍德里亚尔的后现代主义”为第六章标题,向读者概括和描述了鲍德里亚的早期思想。2002年,俞吾金出版《现代性现象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对话》第八章标题为“鲍德里亚:后现代主义的牧师”,对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象征交换理论以及鲍德里亚后期的后现代性形象进行了阐释。石义彬2003年出版的《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

7、野中的西方传播思想研究》一书的第五章一仿真、超真实和内爆为关键词勾勒了鲍德里亚的传播思想和理论图景。夏光2003年出版的《后结构主义思潮与后现代社会理论》一书的第五章为“博希亚对后现代社会的模仿”,除了对鲍德里亚的早期著作《物体系》、《消费社会》和《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做比较深刻的分析外,还谈到了鲍德里亚后期著作《恶的透明性》和《美国》中反复出现的“仿真”(simulation)和“诱惑”(seduction)两个概念。2004年出版的金元浦主编的《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收录了王岳川的论文“鲍德里亚后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