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隧道结构内力演变的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

重叠隧道结构内力演变的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

ID:25400562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重叠隧道结构内力演变的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_第1页
重叠隧道结构内力演变的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_第2页
重叠隧道结构内力演变的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_第3页
重叠隧道结构内力演变的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_第4页
重叠隧道结构内力演变的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叠隧道结构内力演变的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叠隧道结构内力演变的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摘 要:为了探讨重叠隧道近接施工引起的结构内力演变规律,以深圳地铁老街—大剧院区间重叠隧道为背景,进行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考虑了“先上洞,后下洞”和“先下洞,后上洞”2种施工顺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后施工隧道的掘进,先施工隧道的环向内力发生偏转,产生纵向内力,并呈现明显的波动性以及受开挖影响的局域性和临时性;后施工隧道的纵向影响范围,在Ⅲ级围岩中约为3倍洞径,在Ⅴ级围岩中约为5倍洞径.关键词:重叠隧道;近接施工;开挖模拟;内力演变  随着对交通设施需求的不断增加,有时

2、需要在既有隧道旁新建隧道或者一次性修建多孔近距离平行或交叉隧道.国外对这类问题研究较多,有的已形成设计、施工指南.如日本对近接既有铁路隧道的施工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并形成了指南,但多基于经验[1,2].近年来,随着这类工程实例的增多,国内对近接施工过程、车致振动响应、施工过程的智能预测与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典型的工程有“深圳地铁一期工程重叠隧道”、“上海明珠线二期近距离交叠隧道”等[3],但研究尚处于从个案上升到理论的阶段.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后施工隧道开挖将使围岩应力场在原来多次演

3、变的基础上再次演变,造成既有隧道的安全性以及相互影响带来的工法、工序和对策优化等问题.由于空间关系、隧道施工顺序、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等不同,影响程度也不同,需要进行与施工过程相关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1].2.3单元类型、边界条件和屈服准则  围岩和衬砌结构用空间实体单元模拟.边界条件均采用位移边界条件,上边界取至地面,为自由面,两侧面、底面及两端面均受法向约束.数值模拟计算采用弹塑性模型,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分析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3结果分析  限于篇幅,仅给出工况1先施工隧道内

4、力受后施工隧道开挖影响的变化过程,而对工况2只列出其最大值和最大变化值.因主要依赖典型断面进行分析,因此选取CK2+390和CK2+480断面.3.1环向内力的变化过程  隧道环向内力主要包括环向弯矩Mz和环向轴力N.Mz为每延米宽隧道衬砌截面绕z轴的弯矩,以内侧受拉为正,外侧受压为负.轴力以受拉为正,受压为负.表2为开挖全过程中环向内力的变化,图4和图5分别为在工况1的情况下隧道两断面上洞衬砌的环向弯矩.图4和图5中,括号内的数字为后施工隧道工作面相对于考察断面的位置(以隧道开挖方向为正方向,工作面位于考察断

5、面前为正,反之为负).从图4可见,随下洞的开挖,断面390上洞衬砌(先施工隧道)各截面弯矩明显减小,尤其是拱顶和仰拱底处,减幅达60%左右.此外,由于断面390及其相邻区段两洞基本重叠,因此其内力图并无明显的不对称.从图5可见,断面480上洞衬砌的弯矩图在未受下洞开挖影响前基本对称,随下洞的开挖,弯矩图明显偏转,拱顶与仰拱底处负弯矩均减小,而左拱脚与右拱腰处正弯矩明显增大,尤以左墙脚和仰拱底为甚,变化幅度均高达50kN·m.  在基本重叠段,下洞开挖使上洞结构的竖向压力因向两侧围岩转移而减小,从而使上洞衬砌弯矩

6、减小;在两洞交错段,虽然最大弯矩值并不增大,但弯矩图出现明显偏转,靠下洞左墙脚处显著增大,相应地仰拱底处明显减小.此外,随两洞水平间距的增大,内力的非对称性十分明显,最大变化值一般发生在两洞中心的连线或与之垂直方向.  从表2还可见,就最大内力变化值而言,工况1大于工况2,即单纯从内力的影响程度来看,工况1相对不利.环向弯矩的最大变化值,Ⅲ级围岩中的工况1比工况2约增大48%,Ⅴ级围岩中约增大59%.隧道结构横断面应根据环向弯矩包络图进行设计,工况1先施工隧道的环向弯矩包络图见图6.3.2纵向弯矩的变化  所谓

7、纵向弯矩,此处是指将隧道结构在纵向看成置于围岩中的箱梁结构而得到的梁截面弯矩,它有2个分量———Mx和My.由于衬砌结构均用实体单元模拟,因此需要根据程序输出的节点力进行换算:式中:Mx,My分别为衬砌断面绕x轴和y轴的弯矩,正负号依据右手法则;i为衬砌断面的单元编号;j为相应单元的节点顺序编号;Fz,ij为i单元j节点的节点力;xij,yij分别为i单元j节点距衬砌横断面形心x和y方向的距离.工况1断面390和断面480纵向弯矩与下洞工作面的位置关系如图7.从图7可见,在断面390处,上洞结构纵向弯矩开始时(

8、-30m处)为0,随下洞的开挖,工作面在-20m处时,Mx出现负值(上侧受拉),在5m处时出现正值;My图在施工全过程中为负值,在工作面邻近考察断面10m左右时剧烈变化,与考察断面基本重合时达到最大,但其值较小.可见,纵向弯矩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工作面前后15m内.在断面480处,当工作面在-30m处时,上洞纵向弯矩Mx开始出现负值(上侧受拉),在-5m处达到最大值;正弯矩(下侧受拉)一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