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面回采巷道矿压规律显现分析研究论文

综采面回采巷道矿压规律显现分析研究论文

ID:25411135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综采面回采巷道矿压规律显现分析研究论文_第1页
综采面回采巷道矿压规律显现分析研究论文_第2页
综采面回采巷道矿压规律显现分析研究论文_第3页
综采面回采巷道矿压规律显现分析研究论文_第4页
综采面回采巷道矿压规律显现分析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综采面回采巷道矿压规律显现分析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综采面回采巷道矿压规律显现分析研究论文.freel,平均厚度2.84m,煤层赋存较稳定,含有0.1~0.4m的泥岩夹矸。该工作面运输顺槽、轨道顺槽共揭露断层40余条,断层落差均小于2m,多为煤层内的层滑构造。煤层直接顶厚3.4~6.8m,由泥岩、砂质泥岩并且夹有1~2层薄煤线组成。老顶为灰白色中细砂岩厚3.0~18.2m。直接底为厚2.7~8.95m灰~灰白色泥岩,中间夹一层11-1煤层。老底为4.65~19.75m灰白色粉细砂岩。2巷道观测测点布置2.1巷道表面变形测点布置轨道巷侧自工作面切眼煤壁前方10米起开始布置巷道变形量观测断面

2、,以后按5米间距布置观测断面。共布置20个观测断面,观测范围110米左右。运输巷内自工作面切眼煤壁前方10米起按5米间隔布置7个测点,观测距离45米。每个断面内设定两帮方向和顶底板方向的位移基点。两帮方向选定锚杆端头作为基点,顶底方向埋置钢钎作为基点,用钢卷尺和测杆进行测读。由于工作面运输顺槽设备布置的原因,运输巷道围岩移近量只进行了顶底方向的观测。2.2超前支承压力观测顺槽内自切眼煤壁10米起,每隔3-5米左右安装一块压力表,共安装5块压力表。随工作面推进前移压力表。观测和记录工作面前方30米范围内的超前支护单体压力。3回采工作面两巷

3、矿压显现特点3.1巷道收敛量动态分析(a,b)分别是运输顺槽中3、6两测点的顶底板累计移近量ΔH与距煤壁距离L/m之间的变化关系。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巷道断面不断减小。当测点距工作面43m左右时,巷道断面开始变化;当距离为28~23m时,巷道顶板相对移近速度明显加快,此后渐为平缓,在工作面16~12m时顶底板移近量第二次迅速增加,顶底板动态仪的观测也显示下沉加速,有30m处的3.25mm增加到28mm/d,观测中发现,该时间段内巷道围岩产生扰动,导致顶底板移近量增大。当距工作面只有5m时,巷道高度又迅速下降,ΔH值剧增,断面很快变小。观

4、测结果表明,运顺顶底板移近量具有阶段性:即在工作面前43m时开始收敛,28~23m、16~12m、及小于5m的三个阶段,顶底板移近速度较快,在其他范围内巷道高度变化则较为平缓。轨道顺槽的观测与运输顺槽同步进行,(a,b)分别表示了轨道巷4#、8#测点的顶底板及两帮累计移近量Δ与距工作面距离L/m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其结果可知,轨顺顶底板移近量ΔH在距工作面53就有发生,但增加斜率较缓,随工作面的推进,值呈线性趋势,其变化范围在工作面前方53-45m内,这段时间巷道的变形只要是围岩体的软化及随时间发展的蠕变,受采动影响较小。当工作面推进到

5、距测点36m左右时,ΔH增长的斜率开始加大,其增加的趋势是单调的,不像运顺的ΔH那样具有阶段性。巷道两帮移近量与顶底板移近量观测同时进行。距工作面36m时,两帮移近量开始迅速增加,直到31m左右减弱,正好与顶底板移近量变化相吻合。巷道变形的规律,总体是顶底垂直方向位移量大于两帮水平方向位移量。在观测范围内,轨道巷内的8#测点,当它由最初位于工作面切眼煤壁前方53m退至煤壁前方8.4m时,两帮累计位移量92mm,顶底位移量为168mm。运输机巷的6#测点,开始位于煤壁前方26m处,工作面推至测点2.5米时,顶底位移量为163mm.。这说明

6、运输机巷受采动影响要大于轨道巷。3.2巷道变形速度动态分析(a,b)分别是运输巷的顶底板的移近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运输机巷的顶底位移速度峰值出现在10月9日,这是由于靠工作面下端的老顶断裂下沉出现在10月8日14:00时以后,它的下沉量部分累计到了10月9日。(a,b)分别是轨道顺槽的顶底板和两帮的移近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析可知,在初放期间,轨道巷测点的顶底位移速度在10月8日出现一高峰,其后移近速度下降,这说明10月8日14:00之前工作面靠轨道巷侧老顶已经初次断裂下沉,它对巷道变形产生了明显作用。3.3巷道超前支护阻力分析在初

7、次放顶期间,对工作面轨道和运输机巷超前支护的单体压力进行了测定。两巷单体压力为单峰曲线,峰值在靠煤壁前方8米左右。测得单体压力值,运输顺槽为2~8MPa,轨道顺槽为2~22MPa,分布非常不均匀,与单体的初撑力关系极大。从单体压力运行曲线看,单体初撑之后都有一个压力下降过程,初撑力大于10MPa以上时,这种情况更为明显,4小时后压力稳定上升。这反映了煤层巷道支护的特性,单体支柱对煤层底板有一个压缩变形作用过程。综合来看,单体的初撑力保持在10MPa范围是合适的。4结论4.1运输顺槽断面缩小量具有阶段性。测点距工作面43M时,巷道开始收敛

8、,距离28~23m时,顶底板的相对移近速度明显加快;距工作面16~12m处巷道高度急剧降低,相对移近量168mm。该段巷道围岩变形很大,巷道支架严重扭曲、损坏;之后巷道高度的变化比较平缓,当距工作面只有5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