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zarov技术修复胫腓骨创伤性长段骨缺损

ilizarov技术修复胫腓骨创伤性长段骨缺损

ID:25415654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0

ilizarov技术修复胫腓骨创伤性长段骨缺损  _第1页
ilizarov技术修复胫腓骨创伤性长段骨缺损  _第2页
ilizarov技术修复胫腓骨创伤性长段骨缺损  _第3页
ilizarov技术修复胫腓骨创伤性长段骨缺损  _第4页
ilizarov技术修复胫腓骨创伤性长段骨缺损  _第5页
资源描述:

《ilizarov技术修复胫腓骨创伤性长段骨缺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Ilizarov技术修复胫腓骨创伤性长段骨缺损韦冰丹,蒋卫平,刘剑伟【摘要】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延长方法修复下肢创伤性长段胫腓骨缺损经验。方法应用“针锯”潜行截骨Ilizarov技术延长方法修复下肢创伤性长段胫腓骨缺损15例,骨缺损长度6~11cm。均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5cm×8cm~13cm×21cm。在骨折端穿入骨圆针,在截骨处与骨平纵轴垂直穿入圆形针锯,安装双轨外固定延长器。术后7天始以1.0~1.25mm速度每天延长截骨端至骨缺损长度后停止。修复创面。延长骨段骨性愈合后拆除延长器。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

2、均24个月,骨缺损修复良好,骨感染治愈,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结论“针锯”潜行截骨Ilizarov延长方法修复胫腓骨外伤性长段骨缺损,安全有效,是治疗胫腓骨创伤性长段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关键词】Ilizarov技术;胫骨;腓骨;骨/损伤;骨延长术高能量所致小腿严重开放性损伤常常造成胫腓骨长段骨缺损和骨感染,临床上常采用长度体积相同的异体骨、人工骨修复,由于移植骨无血供,抗感染能力差和排斥反应等问题难以获得成功,带血液循环的自体骨移植修复技术难度大,供区损伤大且难以提供修复所需的骨量。我院自1998年2月~2004年10月应用自行研究的“针锯”微创

3、潜行截骨延长手术对15例胫腓骨创伤性长段骨缺损进行修复,获得满意效果。现作一回顾性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左侧6例,右侧9例;年龄23~65岁,平均31.8岁。胫骨中段9例,胫骨中下段6例。受伤原因:车祸致伤11例,重物压伤4例。5例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伴有皮肤、软组织的严重挫伤、缺损,受伤后1~7h急诊进行修复手术,其中1例伴有胫前动脉断裂,2例胫后动脉断裂,1例胫后神经断裂。10例开放性骨折复位固定术后出现骨感染坏死,1~5个月死骨摘除后行修复手术。13例均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5cm×8

4、cm~13cm×21cm。  1.2手术方法  1.2.1缩短加压截骨延长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伤口彻底清创,将污染、游离坏死及感染的碎骨块完全清除,拆除内固定。两骨折端修平整,测量骨缺损长度后,将两骨折端按解剖力线纵轴对合,两骨折端各穿入1组(2枚)3.5mm骨圆针。根据骨缺损部位选择较近的干骺端进行针锯微创潜行截骨延长(本组选择的是胫骨上干骺端),截骨平面上3cm交叉穿入两枚3.5mm骨圆针,截骨处与骨干纵轴垂直穿入自行设计的圆形针锯,装上锯弓截断胫骨干骺端骨质,安装双轨外固定延长器,将缩短后的两骨折端及截骨的两骨折端固定在外固定延长器上合成一

5、体。如存在血管、神经断裂,显微外科技术吻合。周围肌肉覆盖创面骨折端。  1.2.2加压延长术后第7天,旋转外固定延长器上的螺母延长截骨端,每天以延长1.0~1.25mm速度延长,分两次完成。每2~3周摄X线片复查骨延长情况。延长至骨缺损长度,停止延长,延长骨段骨性愈合后,拆除延长器。  1.2.3创面修复创面换药,根据创面情况Ⅱ期手术采用深筋膜皮瓣或中厚层植皮修复。  2结果  本组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8个月。全部病例按骨缺损长度等量延长,骨折端和延长段骨性愈合。延长段完全骨愈合时间6~9个月。骨折端骨感染全部治愈,不需行第二次骨端清创

6、和植骨,骨折端完全骨愈合时间3~6个月。无一例因延长出现神经血管损伤。  3典型病例  吴某,男,34岁。1999年9月因车祸致右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小腿皮肤缺损,在外院先后行钢板内固定术、创面皮瓣移植术,术后4个月右小腿创面仍有脓性分泌物流出,2001年4月转入我院,入院时见左小腿中下段广泛瘢痕,窦道口有脓液,细菌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X线照片显示骨髓炎、骨缺损、骨不连、骨折端成角畸形。手术行清除病灶、大块病损骨切除、多平面双轨多功能延长器固定,同期在干骺端用特制针锯经皮截骨延长术,术后右小腿再无脓性分泌物,创面愈合良好,干骺端每日延长1.

7、0mm,分2~4次完成,共延长7.5mm,术后9个月病灶区及干骺端延长区达到骨性愈合,膝、踝关节及负重功能恢复良好,肢体恢复了活动功能。  4讨论  下肢创伤性长段骨缺损由严重的开放性损伤及开放性损伤骨感染死骨摘除后造成,骨缺损存在的同时常伴有骨感染和局部软组织、皮肤缺损,治疗有一定困难。要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必须考虑下面几个问题:①骨缺损的等长修复,避免短缩畸形;②良好的负重功能,避免由于修复骨段细小而出现骨折;③治愈骨感染,避免骨感染复发;④局部软组织、皮肤缺损修复;⑤尽可能维持邻近关节功能。  4.1骨缩短和延长方法治疗的优点和缺点  4.1.

8、1优点骨段延长技术1956年由原苏联学者Ilizarov提出[1],即给生长中的骨组织缓慢牵伸产生一定张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