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博物馆项目申请书

数字博物馆项目申请书

ID:25426843

大小:136.3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0

数字博物馆项目申请书_第1页
数字博物馆项目申请书_第2页
数字博物馆项目申请书_第3页
数字博物馆项目申请书_第4页
数字博物馆项目申请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字博物馆项目申请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字·艺博专项申请书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申请单位:联合申请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手机号码:Email:摘要数字·北京艺术博物馆(简称“数字·艺博”)是以确定馆藏文物数量、提高文物管理水平为基础目标,以调查馆藏珍贵文物资源、采集文物基础信息为基本形式,以数字化的影像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的数字化基础工程。通过数字·艺博项目,将北京艺术博物馆打造成一个重要的文物数字化展示、保护与交流的专业平台,一个集观赏性、知识性、互动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数字博物馆,成为北京市乃至全中国有较大影响力的

2、文物管理机构。1项目背景1.1艺博介绍北京艺术博物馆坐落于明清宝刹万寿寺内。万寿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是皇家专用庙宇,历经康熙,乾隆,光绪皇帝几次大规模翻修,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其总分为东中西三路,共占地50余亩,有“京西小故宫”之美誉。北京艺术博物馆现收藏各类古代艺术品近八万余件,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藏品门类广泛,主要包括历代书法和绘画,碑帖及名人书札,宫廷织绣,宫室瓷器,古代家具,历代钱币及玺印等,还收藏了上自宋代下至民国的古籍图书十余万册。北京艺术博物馆日

3、常主要提供三类展览服务,首先是体现其“博物馆”属性的馆藏文物展示,艺术博物馆定期举行各种主题的古代文物展,例如《天地之灵—商周玉器珍品展》、《清代帝王生活侧影展》、《吉祥物语—中华名族艺术珍品展》等;其次是体现其“艺术”属性的当代艺术家作品展,例如《传灯者—冯耀午佛教人物造像展》、《翰墨情缘—张翁图书法作品展》、《在路上—郭大公纪行摄影展》等;最后还包括北京艺术博物馆所在地万寿寺的保护及对外展示。万寿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将皇家行宫与寺庙结合的建筑群体,寺内建筑雕梁画栋、独具匠心,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文

4、化内涵。11.11.1存在的问题北京艺术博物馆在响应国家和谐社会建设,树立人文北京理念,保护国家珍贵历史文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步,是一个合格的文物保护者,艺术传播者,和历史文化教育者。但是我们在回顾以往的工作经历,总结工作经验时,也发现我们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11.21.2.1馆藏文物未能全部展出受制于万寿古寺布局,艺博能够提供正常展出的场地非常有限,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更多的文物,只能通过缩短展览时间来完成,在展览时间和展览数量两个方面之间,只能取其一,这样导致了艺博不

5、能向参观者充分的展示馆藏珍贵文物,更不能将馆藏文物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传达给参观者。很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包括很多从国外来的的参观者想一睹艺博馆藏文物,但是很多情况下参观者来到艺博时他们想看的文物展示已经结束,参观者与文物最终未能一见,只好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去。这样的艺博空有一身宝藏,却受制于时空限制,不能向世人展出。这些限制,已经严重制约了艺博未来的发展,这样的艺博,更像是一个搜藏、管理文物的“仓库”,而不是一个“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文化”的博物馆。我们作为管理者,眼睁睁看着那些凝聚了古人千百年智慧和

6、辛勤汗水的文化瑰宝,被封存在一个个暗房里,不见天日,内心感到十分的惶恐和不安。1.1.1文物研究欲入无门博物馆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公众、学术界研究古代社会、人文、历史等提供必要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护文物,又要把文物提供给人反复查阅研究,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我们选择保护文物,那么对于学术研究的支持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学术界能接触到的文物数量、质量、接触研究的机会将大大减少,接下来对文物的研究也是困难重重,传播、发扬文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但是如果我们选择将文物提供给公众、学术界研究,不管怎样小

7、心怎样保护,都会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文物损坏的情况,破坏再修复,再修复再破坏,这样持续下去,后果实在难以想象,怎样破解这对矛盾,是我们正在努力和探索的地方。1.1.2文物承载的文化未能传达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情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但是当我们想通过现有手段向参观者传播这些文化内涵的时候,不止一次的感到力不从心。首先是展示手段的匮乏,

8、北京艺术博物馆已有的展示手段包括文字、图片、语音等媒体形式,这些展示方式对于参观者了解文物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只能让参观者对文物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流于表面,远不能达到让参观者了解文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的目的,更不用说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其次是展示时间的限制,艺博每周开放六天,每天开放八小时,但是对于公众来说,工作日由于上班没有时间来艺博,与艺博的接触只有周末两天共计十六个小时,这意味着我们所展出的文物,一周只有这么短短的十六个小时能够面对观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