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

ID:25432818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0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_第1页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_第2页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_第3页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_第4页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  论文摘要:高校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高校就业工作只有与时俱进,在保证“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的基础上。实现目标具体化、工作全员化、服务全程化、指导专业化、资源信息化、市场扩大化、跟踪调查制度化、评估俸系科学化,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

2、业的一件大事。几乎每所高校都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极为重要工作来抓,是整个学校办学的重要环节。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却变得越来越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国家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使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彻底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供给紧缺的时代已经过去。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已经基本完成了由计划分配模式向市场配置模

3、式的转变,形成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机制。大学毕业生就业基本趋向市场化。并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另一方面,国家在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仍然严峻,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并没有随经济发展同步增加,而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三大就业群体呈三峰叠加之势,全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长期存在。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促使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大众化。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是精英与大众共存,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同样是精英与大众共存,并且更多的是大众的。社会所提供

4、的就业岗位从低端到高端,是一个正三角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正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三角形靠近顶端的层面向下移动。这种就业层次的下移和位移数量的增加,必然使大学生的就业由精英走向大众引发质的变化。

5、2就业大众化的急速来临与社会大众对大学生精英认识的惯性矛盾,造成认识与现实巨大的差距,以至人为造成“大学生就难”。正是这种认识及培养的错位造成了部分大学毕业生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的共存。  (三)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创历史新高。国家实行并轨招生后,高等教育发展迅猛。从2002年开始,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以每年平均增幅33.8%增

6、长,到2005年9月。毕业生人数突破了300万人,达到338万人,这是中国自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后,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再加上往届未就业的人数,2005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会突破400万。而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O万人,增幅达2O.7%。再加上近年研究生毕业人数的激增,就业竞争更趋白热化。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各高校、毕业生及其家庭关注的焦点。如何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以应对市场化条件下的竞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目前

7、的研究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进展和成果主要集中在经验层面上,往往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专门化、专业化的工作程序,部分高校的就指导工作仅仅发挥了行政管理、信息收集和发布的工作职能,而没有充分地将就业指导、就业教育、就业咨询、职业测评及理辅导结合起来,因而就业工作的层面、深度、广度、力度都不够,既不科学,也不规范,往往使就业工作陷于被动。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就业工作也要走向社会、走向市场,适应新就业形势的需要,实现就业工作的“八化”。  (一)目标具体化,是指各高校应该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就业率)管理,把

8、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各高校可以主要针对各系(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在每届毕业生毕业前的一个学期末,通过综合论证,对本校各系(二级学院)各专业确定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并由校招生就业工作领导部门与各系(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签订责任状,进一步推动和督促各系(二级学院)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二)工作全员化,是指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也是高校所有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更是所有教职工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模式为:

9、建立校级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下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挂靠学生工作处管理。二级系(院)的就业指导工作由党总支办公室兼管,具体由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辅导员直接抓。这一模式的主要弊端就是行政、教学人员参与程度不高,相关人员工作变动较大(如辅导员),很容易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造成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