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商住楼厚板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

高层商住楼厚板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

ID:25433257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高层商住楼厚板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_第1页
高层商住楼厚板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_第2页
高层商住楼厚板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_第3页
高层商住楼厚板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_第4页
高层商住楼厚板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层商住楼厚板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层商住楼厚板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方案,并从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工程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关键词: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模板支撑1工程概况本商住楼工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形式的高层建筑,3层以下为大空间商场,3层以上是剪力墙结构的住宅楼,第3层为厚板式结构转换层,其结构平面(见图1)。整个上部住宅结构的荷载均通过第3层1.6m厚板结构转换层传递给下层柱,设计时考虑除1.6m厚板区域外.freelm,在厚、薄板交接处,增加了1200mm宽的加腋构造(见图2)本工程1层净高为5.

2、02m,2层净高为4.35m。2层为室内汽车库,楼面板厚度为180mm,该层设计活荷载为10kN/m2。2厚板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2.1结构布置本工程1~2层为大空间商场,3层以上为高层住宅,且上下柱网轴线无法对齐。如采用梁式转换,则转换的次数较多而采用厚板结构转换层,结构布置较为简单,在六度抗震设防时,规范也是允许使用的。这样较好地解决了“建筑功能”和“结构布置”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上部结构荷载的有效下传问题。2.2厚板结构转换层设计中的有关问题2.2.1本工程由SATSAP校核。但对于厚板受力复杂部位,宜由ANSYS进行应力校核是比较合适的。2.2.2本工程对结构抗震设计进行

3、了较为严格的控制,要求“转换层”上、下结构之等效侧向刚度比应接近于1(实际计算X向为0.98,Y向为1.12)。2.2.3为有效地将水平地震作用传递给竖向构件,本工程将转换层上、下各一层的楼板作加厚至150mm。2.3厚板结构转换层设计中的相应构造措施2.3.1为改善板的受力,本工程在框支柱之间及剪力墙之下的板中加设暗梁,作为第二道受力防线,并在板中间设置抗收缩构造钢筋。2.3.2为防止转换层板端沿厚度方向产生层状水平裂缝,在板外周边配置双向Ф16200mm钢筋骨架进行加强。2.3.3考虑到厚、薄板板厚之间差异,在厚板与薄板交汇处采用加腋过渡,并设一定配筋。2.4厚板结构转换层

4、的设计中尚应注意的问题除规范规定范围要求的安全性之外,当厚板浇筑为高温季节时,必须注意实际的温度应力;冬季应非常注意温度收缩应力产生之效果,除施工质量应有所保证之外,尚宜对厚板四周采用保温、隔热措施。3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根据本工程特点,混凝土浇筑以变形缝为界分段组织流水,采用混凝土一次浇筑的方案进行施工。3.1模板支撑体系3.1.1板底模板支撑的设计3.1.1.1荷载取值:荷载折减系数k取:0.9用于强度验算荷载值为:47.06kN/m2用于挠度验算荷载值为:43.91KN/m23.1.1.2模板验算(12mm厚竹胶合板模板,按3跨连续梁计算)M=56946N/mm,σ=

5、2.37N/mm2≤fm=20N/mm23.1.1.3小楞验算(小楞采用φ48×35mm钢管,按简支梁计算)抗弯强度验算M=371875N.mm;σ=73.20N/mm2≤fm=205N/mm2;挠度验算=743749N/mm,σ=146.410N/m2≤fm=205N/mm2;挠度验算Ⅲ:矿粉:粉煤灰=370:653:1088:180:32:46:46转换层混凝土在高温季节浇筑,初凝时间控制在8~10h。3.3.2混凝土浇筑和养护为保证模板支撑架体稳定,转换层混凝土浇筑在2层墙柱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进行。根据本工程特点,混凝土浇筑以变形缝为界分段一次浇筑完成,每段混凝土均由转

6、换层中间向两边对称进行,厚板区域分3层浇筑,第1、2层厚度控制为600,第3层为400同薄板一起浇筑。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抗裂计算确定,在厚板区域及加腋部位混凝土初凝后即采用1层塑料薄膜和2层草包进行保温保湿覆盖,其余400mm薄板区采用1层塑料薄膜覆盖,同时减缓侧模的拆模时间,浇水保湿养护14d。3.3.3测温和裂缝控制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根据厚板区块设置6个测温区段,每个区段布置一个测点,并沿高度方向设3个不同高度的测温位置进行测温根据监测要求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2h测定一次,温度初期下降阶段每4h测定一次,同时监测大气温度整个测温工作从混凝土浇筑12h后持续12d。根据监

7、测结果,测温3d后实测中心最高温度为73℃,与理论计算70.4℃基本吻合,之后混凝土内部温度呈由高向低发展趋势逐步下降最终根据测温结果,混凝土表面与室外最低大气温度相差小于20℃后,拆除保温层,确保在整个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与中心温差以及保温层拆除后表面与大气温差始终小于25℃,满足规范要求,有效地控制了混凝土内部裂缝的产生。4结束语在下部为大开间柱网轴线,上部为小柱网或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中,且上下柱网轴线无法对齐的情况下,采用厚板结构转换层,结构布置较为简单,较好地解决了上部结构荷载的有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