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流动对婚姻的影响

农村青年流动对婚姻的影响

ID:25436382

大小:6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0

农村青年流动对婚姻的影响_第1页
农村青年流动对婚姻的影响_第2页
农村青年流动对婚姻的影响_第3页
农村青年流动对婚姻的影响_第4页
农村青年流动对婚姻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青年流动对婚姻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青年流动对婚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的开放程度提高,人口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全国现住地与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有14439万人。除去市区内的人户分离人口2332万人,全国流动人口达到12107万人。近20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的规模变动及流动人口的特征、人口流动的原因、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社会经济影响、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后的生存状况和他们能否融入城市社会等方面。本文主要探讨农村青年(本文从年龄上界定为15-35岁的人口)流动对婚姻的影响。一

2、、农村青年流动现状从“五普”数据看,我国人口流动的总体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1、从年龄看,青年人是流动人口的主体流动人口对年龄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在乡—城流动人口中,15~35岁的人口占64.65%。25~29岁是进入城镇的峰值年龄组。一些流入人口集中的地方,年轻人占的比重更大,如2000年广东省15-39岁的流动人口占85.79%,其中20-29岁组占到48.54%。14岁以下和40岁以上流动人口分别占6.13%和8.08%。[1]由此可见,流动人口年龄结构年轻,青壮年人口占绝大多数。这可能是年轻时迁移成本低所致。2、从性别看,女性占较大比重流动人口总体上女性多于男性,性

3、别比约为90.9。但在不同年龄组的性别结构差异明显,在0~15岁与30~65岁阶段,男性多于女性,而在15~30岁及65岁以上则是女性多于男性。在15~30年龄段的流动人口中,有近60%是女性,其原因一方面是女性在这一阶段的婚姻迁移比例较大,在中国传统中,女性有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的文化传统,在婚姻迁移中,有88.9%的比例是女性,其中15~24岁年龄段的婚姻迁移中女性高达96%以上。婚姻迁移占整个人口迁移的比例为12.02%。[2]另一方面,是寻找职业方面的原因,年轻女性更容易在服务行业中找到工作,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是第三产业。3、从流动原因看,经济原

4、因是最主要的,但婚姻原因占较大比重从流动原因看,在省内流动人口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拆迁搬家(占19.48%),务工经商(占18.58%)和婚姻迁入(14.36%)。其中男性流动人口中务工经商占23.52%,排在首位,婚姻迁入只占3.49%;女性流动人口中婚姻迁入排在首位,占23.65%。在跨省流动人口中,务工经商占64.17%(其中男68.62%,女59.30%),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随迁家属,占9.35%(男7.05%,女11.88%),婚姻迁入占5.59%(男1.13%,女10.47%),排在第三位。4、从流向看,主要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

5、区在12107万流动人口中,从城镇流出的3267万,占27.0%,从农村流出8840万,占73.0%。我国流动人口中,既有农村人流入城镇,也有城市居民流向农村,但前者占绝大多数。2000年全国流入城镇的9012万,占74.4%,流入乡村的3095万,占25.6%。人口的流动从流向上还呈现出人口由经济不发达或不太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特点。“五普”资料显示:跨省流动人口中,有67.82%的人是流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6省、市,而其相对应的流出人口只占11.02%。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6省、自治区流出人口占全国流出总人口的61.4

6、6%,但这些省、自治区的流入人口数只占全国的6.25%。二、农村青年流动对婚姻的影响农村青年外流对婚姻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既有对婚配机会的影响,也有对自身婚姻稳定性的影响。1、农村未婚青年流动对自身婚配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农村外流青年的平均初婚年龄高于农村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五普”资料也显示,农村外流人口中,15岁以上未婚者占有较大比重,约占20.3%,高于城镇和农村常住人口的17.6%和19.4%的比例。其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流动人口未婚比例高达29.2%。[3]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一般认为是农村青年流入城市后,受城市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影响,逐步改变了早婚早育的

7、婚育观念。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外流青年择偶观念的变化,以及理想配偶形象和现实择偶条件的矛盾,可能是导致农村外流青年晚婚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者说,农村外流青年的晚婚,是“自愿”和“无奈”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远离父母,这些被城里人称为“外来人口”的农村青年,在当地缺亲少友,他们中的大多数社交圈子狭窄,有强烈的孤独感。他们的工作性质有明显的“同性聚集”的特点,如男性主要集中于建筑等行业,女性主要集中于轻纺、食品加工和家政服务等行业,工作环境中的性别比严重不平衡制约了他们与异性的交往。再加上工作时间长,挣钱压力大,所以他们的闲暇时间很少,而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