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ID:25438933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_第1页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_第2页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_第3页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_第4页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通过对应往.L.届毕业生的回访和调研发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强,使各领域的工作岗位也愈来愈依赖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当前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显的尤为重要。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水平差异较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在初高中就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在一些落后的

2、地区,很多学生都没有上过计算机课,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进入大学以后,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学习,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困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基础好的同学能有所学,同时又能兼顾到基础相对不好的学生。  (2)教材内容与专业项目联系不够。目前很多教材虽然已采用以任务驱动,实训项目为载体。但这些实训项目与不同专业之间的衔接不够突出,理论知识过重,内容更新不及时,这就造成教材内容不适用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对内容以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授课,依然是全面的讲解课本内容,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学习积

3、极性不高,让学生学习后感到无所适从。  (3)考核方法不够合理。为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水平评估的指标要求,部分学校把计算机认证考试与学生的毕业证挂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在计算机认证考试中的通过率,在某些方面不得不忽略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而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计算机认证考试,也不得不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这样,导致许多学生即使学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毕业后都不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知识来辅助完成工作。  2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2.1课程设计思路的改革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以培养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准职业工作者为目标,以职业能力本位、工

4、作过程导向、典型案例应用为基本原则,按现代办公职业岗位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编排教学顺序。通过仿真工作环境,引导学生分析工作任务,最终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与素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2完善教学内容,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多年来,通过不断进行企事业人才需求分析,根据人才需求特点筛选教材内容,以信息处理核心能力要求为主线精选教学内容,以真实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实训内容,突破了传统的知识型讲授,逐步引进行岗位型的能力培养。本课程以职业工作者在现代办公环境下的工作为背景,以某大学毕

5、业生成功应聘到公司,在半年试用期内,和部门同事一起出色地完成文案编辑排版、数据分析处理、产品宣传推广等任务为原型,按工作过程和典型任务选择教学内容和安排实训项目。  2.3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注意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设计是以满足各行各业文职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为目标进行设计的,秉承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先进理念,依据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把前后续课程的知识融为一体。通过真实

6、的企业项目工作来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多种教学模块的教学都以一个大学毕业生从求职到做好本职工作的经历作为中心,根据她从事公司文职人员工作为主线链接所有的模块,较好地贯彻了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分级教学,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设计教学布局,每模块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高级两部分,同时根据每个专业具体需求不同,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对市场营销、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数据的高级筛选、使用数据透视表分析数据等。使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了因材

7、施教。  2.5完善考核方式,采.L.用以证促学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教学模块,本课程采取了开放的过程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为了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本课程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实现了由理论考试到操作技能考试的转变;并且引进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考核的方式由原来的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组成,改革为平时成绩(占20%)、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