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

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

ID:25442947

大小:92.6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_第1页
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_第2页
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_第3页
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_第4页
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姓名:张乃峰职务:学生性别:男籍贯:山西省长治市电子邮箱:znf2005@126.com【摘要】西方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继涌现了“诉讼爆炸”现象,有人也称之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黑暗年代”(郭晓梅等,2004)。要确定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科学区分和合理承担则是前提和关键。本文拟从基本概念入手,试图分析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关系、二者混同的原因,进而提出界定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一些想法。【关键词】会计责任;审计责任;界定一、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概念(一)责任“责任”一词含义甚广,我们日常不大注意区分,

2、如:“不做假账是我们每个会计人的责任”、“做假账将承担责任”、“会计和审计有责任向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等等。《现代汉语词典》如此解释“责任”:①分内应做的事;②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辞源》对“责任”亦有两层解释:①为完成某事应尽的义务;②因未尽法定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综上,所谓责任是指一定主体(如自然人、组织、职业群体等)分内应尽的职责以及因其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社会责任职业责任内在责任责任民事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图1责任的分类分内的职责可称之为职业责任。这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责任,就是职责、义务。它又有两层意思:①一个职业与生俱来的

3、本质性要求,可称其为内在责任,如会计应当提供信息;②7一个职业要维持和发展,必须不断适应环境的新要求,甚至应以战略性的眼光研究未来环境的要求,及早做好准备,可称之为社会责任,如会计应当提供相关和可靠的高质量信息。因其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就是法律责任,这是一种消极意义上的责任。①违法行为往往使一些人得益、另一些人受损,法律应使受损者得到补偿,恢复因违法行为而失衡的社会利益关系,这便是民事责任;②另外,法律将惩罚和制裁那些违法主体,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这就是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二)会计本质、会计目标与会计责任1.会计本质本文所称会计一般是指以财务报告为核心内容和首要目标的财务

4、会计。本质是事物与生俱来的固有的内在属性,会计本质上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输入各种符合条件的繁杂的、零散的历史数据,运用一套在长期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程序和方法,主要通过货币的形式,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最终输出高度系统化、概括性的“产品”——财务报告。2.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系统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在具体的环境中发挥特定的功能,必然要基于环境的要求而实现一定的目标,这是会计的内在本质在具体环境中的外在表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重要特征是两权分离,必然产生受托经济责任,财产所有者(股东和债权人)将财产交给具有经营才能的企业家经营,财产所有者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

5、管理,处于企业外部,具有天然的信息劣势,事前,可能错选到不能胜任的职业经理人(即“逆向选择”);事后,企业运营中,经理人可能不付出足够的努力,享受奢侈的在职消费,战略上趋于保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能完成任务时弄虚作假,甚至贪污舞弊(即“道德风险”)等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种制度安排,制度之一便是利用会计进行信息披露,即公司管理当局向财产所有者提供相关且可靠的经济信息(包括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达到以下目标:评估公司管理当局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以便做出投资决策、信贷决策及其它相关决策。3.会计责任本文所称会计责任,是指被审计单位及其管理当局的责任。会计目标确定后,如何

6、达到和实现这一既定的目标就是会计责任。会计责任是会计目标的具体化,会计责任与会计目标成正比例关系。会计目标越大,会计责任越大,反之则越小。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会计责任包括: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提交审计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三)审计本质、审计目标与审计责任1.审计本质如上所述,公司管理当局应向财产所有者提供信息,但他们可能在种种内在动机和外在压力下,提供虚假的信息,从而损害财产所有者的利益。为治理这一问题,设计了多种有效的制度,制度之一是由独立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审计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控制活动,为了反映公司管理当局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7、,确保其受托责任的充分履行,审计这一特殊经济控制活动独立地审查财务报告及其它资料,发表客观性的意见。2.审计目标审计本质是审计固有的,而审计目标将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西方,1721年—20世纪30年代,审计目标是揭弊查错;20世纪30年代—720世纪80年代,审计目标是验证财务报告的公允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允方面的鉴证目标和揭弊查错的审计目标并重。(陈汉文等,2001)2006年2月新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