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性研究方法评析论文

隧道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性研究方法评析论文

ID:25452512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隧道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性研究方法评析论文_第1页
隧道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性研究方法评析论文_第2页
隧道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性研究方法评析论文_第3页
隧道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性研究方法评析论文_第4页
隧道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性研究方法评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隧道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性研究方法评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隧道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性研究方法评析论文..毕业裴洪军孙树林吴绍明裴红岩苑明文摘要:随着隧道技术的发展,盾构隧道成为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的主要施工方法,而盾构在推进过程中开挖面稳定性的研究未能引起关注,本文就开挖面稳定性的研究方法作出评析与比较,从而更好地指导开挖面稳定性的研究工作。关键词:隧道盾构;推进;开挖面稳定1引言盾构隧道技术是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对周围地层扰动最小的施工方法,已成为我国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一种重要的施工方法。同其他施工方法一样,由于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的限制,很难避免盾构推进对周围环

2、境的扰动,甚至导致过大的地面沉降。而这种环境的破坏主要取决于盾构开挖面的稳定性,所以开挖面的稳定是盾构施工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围绕这一问题已做了不少的研究工作,但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及施工参数的变化,使得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本文综合地评析了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的研究方法,..毕业以期更好地指导对开挖面稳定性的研究工作。2隧道盾构法开挖面稳定的研究方法2.1开挖面稳定系数法许多学者已经描绘了隧道开挖面的破坏机制,通过理论分析或是经验以稳定系数N的形式提出了保持开挖面稳定所需支持力的计算公式

3、,Broms和Bennermark1(1967)提出了粘性土稳定的确定方法。N=(σs+γH-σt)/Su(1)γ:土体单元的重力;D:盾构直径;Su:盾构轴心处土体的不排水剪切强度;σs地面荷载;H:地表到盾构轴心处距离;σt:盾构面支持应力;当稳定系数N6时,开挖面稳定。Broms和Bennermark所定义的稳定系数是一种安全系数,相反较高的稳定系数却对应于较低的安全系数,而实际上安全系数又不容易确定。Broms和Bennermark还指出:当(H/D)=1.5时,N=5~7开挖面处于稳定,可

4、以看出盾构埋深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所以随着这个比值的不同稳定系数也会有很大的波动。Kimura和Mair(1981)通过固结粘性土的离心试验,针对开挖面的稳定给出了较大的稳定系数取值范围,并且证实了取决于埋深的开挖面稳定系数在N=5~10。然而,Romo和Diaz2(1981)意识到稳定系数并不能详细地反映开挖面的实际稳定性,所以为稳定系数提出了一个安全系数,定义为土体的剪切强度与最大剪应力的比值,指出开挖面破坏的范围在N=6~7,而基于安全系数的开挖面稳定系数在6.5左右。尽管这些结果

5、与Peck(1969)所论述的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应指出:这些是建立在土体是非线性弹性材料,在盾构推进过程中不存在滑移假定基础之上的。1980年Davisetal.3在研究了在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时,利用Broms和Bennermark所提出的稳定分析的极限实例,得出盾构在掘进过程中开挖面稳定时两个下限解。N=4ln(2C/D+1)(2)N=2+2ln(2C/D+1)(3)N:稳定性系数;C:盾构埋深D:盾构的直径;虽然稳定系数法得到了一系列的改进,表达形式多样化,但始终没有考虑到渗透力对开挖面的影响,

6、适合无地下水施工条件中的计算。同时也因没有考虑到弧效应过高地估计了破坏力,今后开挖面稳定系数法的研究工作也应包括这两个方面。2.2极限平衡法Horn于1961年根据筒仓理论提出计算模型如图(1),圆形开挖面的面积和正方形面积大致相等,即(楔形体的宽)B=(π/4)D,国外的学者有的采用计算模型:B=D或B=1.8D。G.Anagnostou和K.kovarl4利用此模型研究开挖面的稳定问题,从而简化了三维开挖面稳定的破坏机制,计算开挖面稳定时所需的支持力是通过考虑楔形体和棱柱体极限平衡得出的。其中较

7、为困难的一步就是计算模型的水头场,同时还要考虑盾构隔板不排水性。应用三维有限元可以确定,求水头场的目的在于计算渗流力对开挖面稳定的影响,当渗透力能够计算以后,最后在水平方向列出极限平衡方程,反复迭代w,从而求出开挖面稳定时所需最大的支持力。c(土体粘聚力)f(土体摩擦角)对支持力的大小起决定性作用,但G.Anagnostou和K.kovarl的计算模型只适用于同一种土,c,φ不能直接取均值,而且也未考虑隧道的弧效应。笔者认为应对极限平衡法计算模型作出改进,将楔形体按土层分成n个隔离体,每个隔离体都是

8、同性土。这种处理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开挖面楔形体不同种土层的问题,c,φ值可以直接取。每个隔离体受到上下隔离体的合力作用,在水平和垂直方进行向合力为零的分析,从而得出最大的支持力作为实际掘进过程中最小的支持力。极限平衡法可以考虑到渗透的作用,使得计算更加符合有地下水的施工条件。2.3试验研究方法程展林等人5通过模型试验,对泥浆盾构施工中泥浆维持开挖面稳定的力学机理,开挖面前缘土体的应力变化规律,泥浆压力作用机理及泥皮形态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中粗砂地基中,泥水式盾构挖掘隧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