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ID:25452808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_第1页
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_第2页
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_第3页
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_第4页
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中医院校新生入学后必修的专业课程[1]。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以基本概念为中心,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讲解,无法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学习感觉非常吃力。久而久之,会对中医学产生厌烦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中医疗效,只有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和信心。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应用,可以起到上述效果,因此该种方法值得应

2、用和推广。  一、结合课程内容,采用病案导入教学法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将病例设计成PPT课件的形式,然后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大纲,把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板块,再用整体观念对每一个相互独立板块之间的联系进行体现;利用目录导航形式,设计简洁、直观的课件。在课件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收集案例资料,比如阴阳五行、病因学说以及四诊八纲和治疗治法等方面的影像资料、图片;通过目录导航,把中医基础理论案例与影像资料、图片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文字、图示对案例进行阐释,而且还可以根据所需适当本

3、文由.L.收集整理用大字号、加粗、不同色彩以及下划线等形式,来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以此来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所涉及的课件风格,应当与教学内容统一起来,不仅要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还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2]。  在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还可根据课程特点、内容等,对案例运用多种导入形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前期,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哲学基础以及思维方法等,其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建议采用讲述为主的案例分析法[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先对理论部分进行讲解,还要适当地穿插一些医学

4、案例,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比如,中医领域所注重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中医临床上有异病同治之说,即不同的病,表现出相同的症状,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是中医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在此过程中,应当适当培养学生们的中医思维意识和能力,案例的导入和应用,以问题导入为主。教师在讲课时,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供他们思考,并且针对问题导入所选的经典医学案例,比如,病因之七情内伤方面的知识讲解过程中,以喜为例提出问题。正所谓,笑一笑,十年少。那么喜乐情绪可导致人体疾病吗?此时,有很多学生想到了范进中举的故

5、事,当问及如何治疗时,多数学生则回答不出来。此时,可讲授以情胜情治疗法,并导入典型的医学案例。比如,《冷庐医话》中提到一名江南书生,考中状元后因太过高兴而发狂,进而大笑不止。这便是中医所讲的喜伤心:一位名医故意欺骗他病重将死,结果治愈了状元的喜病。之所以会起到这样的效果,主要是因为喜为心志、恐为肾志,根据五行理论,心属火、肾属水,而水能克火,因此可用肾之志恐,治疗心之志喜疾。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导入该案例可以让学生们对情志内伤所致的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情志内伤特征、治疗方法等有很好的掌握,

6、对五行生克的原理有理解。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就刚进入学校学习中医的学生而言,因相应的知识结构比较匮乏,不容易理解古代医案文字之艰涩,所以若按临床医案从理法方药等进行全方位讲解,必然会加大学生对案例的理解难度。因此,在导入病案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新课程要求,根据相关的理论对医学案例的适用性、语言等进行优化处理,必要时还要进行文学修饰,更为形象、更容易接受,就像在听故事一样,既要让学生感到中医非常有趣,而且还要让他们钻进来,自主地去学习。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将案例的重点引入讲述、论证理论上,避免出现

7、偏离主题现象。通过以上努力,才能使临床案例更加的通俗易懂、紧扣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基于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学生基本上对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概念、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可转变角色,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组织学生以案例为中心,积极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当先准备好讨论的案例,比治则治法反治法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通因通用法,即可插入病案讨论。比如:明代名医王肯堂,在其八十岁高龄时患上了泄泻病,久治不能愈,邑中

8、诸医也无能为力,数月后病情日渐加重,便写信给李中梓(也是一位名医),于是李中梓不敢怠慢、日夜兼程,终于得到病榻前凭脉审证,弄清病症结:即医生们认为该病是因为求年迈体弱,所以就多用补剂,然而越补越滞。王肯堂乃当世名医年事已高、德高望重,所以李中梓非常的为难。全面考虑以后,便如实说道:公体肥多痰,当有迅利荡涤,能勿疑乎?王肯堂同意李的观点,回答道:当世之医,推君与我,君定方,我服药,又何疑也。于是李中梓出了新的医治方法:即用巴豆霜一味,结果王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