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浅谈美国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ID:25453831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0

浅谈美国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论文_第1页
浅谈美国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论文_第2页
浅谈美国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论文_第3页
浅谈美国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美国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美国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摘要随着雷曼兄弟的轰然倒地,尘土飞扬的华尔街为“投资银行”奏响了最悲怆的挽歌,危机不仅导致美国乃至全球股市的剧烈波动,更多地引发了国内外各界的关注与长思。本文通过分析资产证券化这一特殊的直接融资方式的运作机制及其风险,剖析了美国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对中国目前发展资产证券化的诸多启示。关键词美国资产证券化中国资产证券化启示一、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资产证券化是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与发行其他金融产品(例如债券及股票)类似,资产证券化发行人在资本市场交易中是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资

2、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不同之处在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还款来源是一系列未来可回收的现金流,产生这些现金流的资产可以作为基础抵押资产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起到支持作用,因此.freelarketrisk)。限于篇幅,仅对违约风险做简单说明,违约风险或者可以直接称其为道德风险,是指债务人未能履行合约而导致现金流量不足,无法支付证券化所产生之债券所需的现金流量,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就是鲜明的例证。证券化是一个制造各种性质债券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众多的参与机构各司其职,承做贷款的金融机构(或资产持有人)将取得的债权出售给特殊目的的信托(商业银

3、行或者投资银行),同时通过信用增强机制控管信用风险,并经由信用等级评级机构验证评级后,由承销机构出售给投资人,从而分散了风险。在这一简单的流程中,存在内在缺陷,使抵押贷款在发放过程中极易产生道德风险。比如美国的次级债危机,一级市场上的按揭贷款提供者直接将资产打包出售,不承担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忽视风险管理和贷款人自身的偿付能力和信用状况。同时,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机构不负责任的评级掩盖了次级债的风险,造成高回馈、低风险的假象,使投资者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增大了违约风险。二、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这次美国危机尽管造成雷曼兄弟破产,

4、五大投行的销声匿迹,美国30多家次级贷款公司停业倒闭,但是我们有理由认为资产证券化本身并没有错,其错误在于这种创新金融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制度缺陷,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不可因噎废食,而是应该在机制设计上吸取和总结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的经验教训,选择银行的优质资产证券化。到2005年,国内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中国人民银行选择了两家国有大型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进行试点,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这两个试点以银行贷款为基础资产,分别发行了RMBS和信贷资产支持的ABS,2006年,国内还问世了一种以企业资产为职称

5、的证券化产品。尽管资产证券化在我过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但是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面对美国资产证券化先期的颠簸,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吸取教训做好工作:1.健全的法律体系。对于每笔证券化交易来说,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以保护投资者在基础性资产中的合法利益,最重要的是,当发起人或者卖方处于破产境地时,法律应该保护投资者对证券的基础资产的追讨权。2.精确的现金流分析。在证券化开始时,发行人应该进行现金流分析,以确定特殊目的的实体的债务能够按时全额偿还。3.谨慎的会计处理。4.有公信力的信用评估。信用评级机构及相应的信用

6、评级规则体系在资产证券化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必要规范资产评估机构的行为,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标准体系,.freel.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陈文达李阿乙廖咸兴: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E.菲亚博(美):债券及债券基金精要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