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的盲区——道德风险论文

风险控制的盲区——道德风险论文

ID:25456558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风险控制的盲区——道德风险论文_第1页
风险控制的盲区——道德风险论文_第2页
风险控制的盲区——道德风险论文_第3页
风险控制的盲区——道德风险论文_第4页
风险控制的盲区——道德风险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风险控制的盲区——道德风险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风险控制的盲区——道德风险论文..自2001年以来,从亿安科技到银广厦,从中科系到蓝田股份,“揭黑”运动成了2001年资本市场的主流。“人之初,性本善”是基于人是理性的这一逻辑前提,而没有把人理性的有限度及人的非理性的一面考虑进去。这一现象发生在金融领域,就产生了信贷风险的另一根源——道德风险。近年来,银行为防范信贷风险制定了种种规章制度等预警措施..,但任何逻辑严密的信用等级评估制度和风险测算系统都对非理性的恶意行为防不胜防,这已成为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主要原因。一、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银行稳健经营与宏观经济政策

2、》一书中的定义,道德风险是指当人们将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后果时变得不太谨慎的行为倾向。此定义认为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对银行来说,既有来自内部的原因,也有来自外部的,本文主要讨论来自银行外部的道德风险。综合来看,来自银行外部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套取银行贷款或逃废银行债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变更法人代表。有的企业短期行为严重,变更法人代表就“新官不理旧帐”,能拖则拖,能推则推,造成银行贷款资金长期沉淀。2、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有的企业口头承诺“银企合作”,但其本身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使

3、银行资金回收无望。3、兼并、解散、破产。有的企业因为还贷无望,干脆采取被兼并、解散或破产等多种形式,借改制之机,行架空银行贷款之实。4、多头开户,躲避监管。有的企业利用银行监管不严,多头开户,多方利用,隐藏资金,以逃避银行监管。5、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干脆是有钱也不还,任其逾期,让你收贷无门。从以上几种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来看,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或许有其经营困难、市场竞争激烈、资金周转困难等客观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逃废银行债务的主观原因是——赖帐,以此达到“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后果”的目的。二、道德风险的特点1、风险的潜在性。很多逃废银行

4、债务的企业,明知还不起也要借,例如,许多国有企业决定从银行借款时就没有打算要偿还。据调查,目前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银行贷款。这种高负债造成了企业的低效益,潜在的风险也就与日俱增。2、风险的长期性。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尤其在当前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这一过程将是长久的阵痛。切实培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契约”规则,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3、风险的破坏性。思想道德败坏了,事态就会越变越糟。不良资产形成以后,如果企业本着合作的态度,双方的损失将会减少到最低限度;但许多企业

5、在此情况下,往往会选择不闻不问、能躲则躲的方式,使银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能弥补所受的损失。4、控制的艰巨性。当前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理措施,都具滞后性,这与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有关,同时还与银行信贷风险预测机制、转移机制、控制机制没有完全统一有关。不良资产出现后再采取种种补救措施,结果往往于事无补。三、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1、根源: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拨改贷”以来,许多企业还没有从财政拨款、“伸手要钱”的惯性中转变过来,而政府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考虑到企业法人这个经济实体的客观要求,也没有注重培育银企之间“契约”关系、法制规则,

6、结果只是形式上的转变,并没有真正建立银企之间的债务约束关系。尤其在我国转轨过程中,许多企业还不适应这种以“契约”为中心的规则,结果在巨大资金的需求下,企业仍然把银行当做靠山,“企业是国家的、银行也是国家的”,这就是企业用来逃废银行债务的冠冕堂皇的理由。2、法制观念淡薄。企业法人法制观念淡薄,认为企业变相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不是可耻的,反而振振有词。经济规则的中心——“契约”,在他们的眼里只是一纸空文。2001年银广厦事件从侧面告诉我们,法制观念淡薄已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前进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亟待提高已是当务之急。3、经济过剩产生的道德风险。当

7、前,国内消费需求不振,购买力下降,企业开工不足,资源配置、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低成本倾销,抢占市场,竞争的结果则优胜劣汰,分化加剧。而与此同时,为抢占优质客户,出现几家银行同争一家客户的现象,一方面使银行的信贷风险集中增大,另一方面劣质企业告贷无门,因此逃废银行债务动机日渐增强,产生了滋生道德风险的温床。4、日益严峻的金融从业环境。金融从业环境对银行有诸多不利,翻开近几年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其内容大多是针对银行的约束。如1994年国家体制改革取消企业税前还贷,直接影响企业还贷能力。目前国企举步维艰,经营困难,在当地政府部

8、门的怂恿下,部分企业全无“借债还钱”的信用观念。四、几点建议针对道德风险化解的措施,在此,仅提以下几点建议:1、建立相关立法制度。“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建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