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刺血法及在中风病治疗中的运用论文

略论刺血法及在中风病治疗中的运用论文

ID:25457388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略论刺血法及在中风病治疗中的运用论文_第1页
略论刺血法及在中风病治疗中的运用论文_第2页
略论刺血法及在中风病治疗中的运用论文_第3页
略论刺血法及在中风病治疗中的运用论文_第4页
略论刺血法及在中风病治疗中的运用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刺血法及在中风病治疗中的运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论刺血法及在中风病治疗中的运用论文..史爱菊,高慧玲,崔秀芳,柴益庭,宋惠昌【关键词】刺血法;中风病;中医疗法急症刺血,在《内经》中包括有毫针刺法、络刺(刺血)法、焠刺(火针刺)法,并已应用于30余类急性病候。其中急症毫针刺法强调外泻及“气至病所”手法,内容十分丰富。今就古籍中有关刺血法在中风病的运用作一初步探讨。1刺血法1.1治疗部位肘膝以下特定穴,以五输穴位为主。急性病症,来势猝暴,严重损及脏腑经脉,导致整体功能失调。特定穴,特别是五输穴与脏腑经络关系极为密切,..故取此类穴常能收到捷效。但在具体主治上又有所不同。井穴多用于救治脏之急症,《灵枢·顺

2、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脏者,取之井”,故凡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落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而“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故外邪袭经,引起经气痹阻之急候,或跌倒损伤,气血瘀滞之证,均可刺络此类穴位。如“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头痛、暴胀…刺然谷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素问·缪刺论》)。当然,上述分法仅是相对而言,具体治疗时,特定穴多配合应用,如治火热喉痹,即须“点刺少商、合谷、丰隆、关冲等穴”(《针灸聚英》)。1.2奇穴不少奇穴可用于刺血治急症。早在唐代《千金方》中即有“刺舌下两

3、边大脉,血出”治舌卒肿的记载。临床证实,奇穴刺血效果确切,如十宣“治乳蛾,用三棱针出血,大效”(《针灸大成》),并以歌赋形式广为流传:“眼痛忽然血贯睛…须得太阳针血出”(《玉龙歌》)。特别是金·河间,专创奇穴八关大刺,治火热所致的急重病症,“大烦热,昼夜不息,刺十指间出血,谓之八关大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1.3其他部位①血脉瘀阻处:多指瘀血明显部位,以祛瘀滞之血。对此,《内经》早有记载:“厥头痛,头脉痛……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灵枢·厥病》)。除头面外,舌下、腘、肘窝之静脉血管均常用。②病理反应点:脏腑病变在皮表的反应点,古人亦用刺血治

4、急症,如《针灸聚英》指出:“偷针眼,视其背上有细红点如痰,以针刺破即差,实解太阳之郁热也。”③病兆点:一般指局限性急痛或毒肿之处。如疗“疔肿,皆刺中心至痛,又刺四边十余下,令血出”(《千金方》)。另外,还包括病灶波及处刺血。“凡疔疮必有红丝路,急用针于红丝所至之处出血”(《外科准绳》)。2刺血操作方法点刺:本法以三棱针迅速点刺。如为血络,血尽而止,指尖印堂等部宜以挤压。散刺:适用于面积较大之局限性急性肿痛。一般以三棱针在病灶及其周围多点刺络,现已用梅花针代替。丛刺:适用于面积较小的局限性急性肿痛。持三棱针急速点刺十数下,点与点之间距离较密集。此法古人用于

5、治疗疔疮痈毒,现代有用于急性扭挫伤等。挑刺:用针挑或刀割之法,切断治疗部位的皮下组织。此法较早见于《肘后备急方》,用以救治猝死,“视其上唇里弦弦者,有白如黍米大,以针决去之”。3刺血之作用古人对刺血的作用多有阐述,大概可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清火泻热:此为刺血法主要作用,因急症多实热。刘河间主张刺血“以泻瘀热”。张景岳亦指出“三棱针出血,以泻诸阳热气”《类经图翼》。活血化瘀:多用于治疗气滞血瘀证。李东垣云:“先以缪刺泻其经络之壅者,为血凝而不流,故先去之,而后治他病。”朱丹溪曾治一恶血留滞经络之患者,服四物汤等,又刺委中出黑血三合而妥(《古今医案按》)。刺

6、血亦可以治急症之气虚血瘀,如《灵枢·癫狂》云:“短气息短不属……去血络也。”现代对后者运用不多,值得深入探讨。开窍通闭:刺血法对痰蒙清窍、气机猝闭等证有良好作用,前面提到的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滞之症即是例子。拨祛素邪:刺血法既可拨蛇蝎叮咬之毒,也可清散内伤外感之毒,如《玉龙散》云:“心血火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痛,若将毒血搐出后,目内清凉始见动”。另外,金·张子和还提出刺血作用与发汗同,“出血之与发汗,名虽异而实同”(《儒门事亲》)。4刺血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具体运用中风之病,卒然发病,昏仆不省人事,来势凶猛。究其病因,乃肝阳化风内动。上犯清窍,横窜

7、经络,实为损及脏腑经络之疾。临床见证,急以三棱针,刺十指十二井穴;同时配合相应奇穴点刺,可稳定病情,赢得抢救治疗时机,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基础。中风后,阳平风静,痰为有形之物,致痰阻经络,经脉瘀滞,或急性期元气所伤,阴液被耗,致气虚血瘀、阴虚血瘀等本虚标实之候,宜用益气活血化瘀、祛瘀通络之治法疗之,诸先以缪刺法泻其经络之壅,去其血络之瘀,方可邪去正安,或正气得以恢复,瘀血自去。总之,刺血法不仅能开窍通闭,治中风之昏仆,而且能刺血泻其经络之实,去血络之瘀治中风半身不遂,言语蹇涩之证。另外,刺血作用与发汗同。血汗同源异流,故治外风之上感风火相搏之目赤肿痛、头风

8、、喉痹,皆可刺络出血,以取发汗之义。刺血法在中风急症中运用广泛,对气滞血瘀之中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