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东小区地质雷达探测报告

站东小区地质雷达探测报告

ID:25465388

大小:91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0

站东小区地质雷达探测报告_第1页
站东小区地质雷达探测报告_第2页
站东小区地质雷达探测报告_第3页
站东小区地质雷达探测报告_第4页
站东小区地质雷达探测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站东小区地质雷达探测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地铁1#线站东小区地质雷达探测报告成都畅达通地下工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8年9月目录一.任务目的1二.探测工作量1三.技术规范、规程3四.场地工程地质概况3五.探测方法及原理3七.野外工作方法及数据处理4八.探测成果5九.存在问题及建议8-10-地铁1#线站东小区地质雷达探测报告一.任务目的成都地区砂卵石地层,卵石含量较大,多水。七月,成都进入降雨多发季,成都前后遭遇了几场局地强降雨,使成都地铁一号线施工受到了重大打击。在盾构已经穿越的站东小区出现了两次较大的塌陷,并且小区居民反映,房屋附近很多地方已经变形。为了强力配合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的抢险工作,我公司分三次派出了探测小组

2、对站东小区内及附近进行了雷达探测,目的如下:①了解小区内(包括有条件的房屋)混凝土下部是否因为盾构施工存在空洞、不密实区域,是否存在有安全隐患的区域;并推测其大小及位置。②探测站东小区外附近的房屋、广场、公路下面是否因为地铁施工形成的空洞、不密实区域;并推测其大小及位置。③经过上海隧道股份近两个月的抢险补救,塌陷周围都已进行灌浆加固。再次用雷达探测了解小区内及附近灌浆加固的效果,是否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并对三次探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二.探测工作量本工区雷达探测外业工作时间为:2008年7月21日、7月22日、7月31日、9月11日,分四次完成所有测线的探测工作

3、,完成地质雷达测线共计39条、测线长度941m。详见工作量统计表;测线布置详情见雷达测线布置图。表1雷达探测工作量统计表序号测线编号测线长度(m)完成批次备注1A51楼梯口2A1251-10-3A1151坍塌位置4A1112015B112116C2217C11418C111419D8110D117111D1110112E30113E1461车棚14F122房屋内15F1132房屋内16G28217H47318H1253有供水管19H1123320H111373平行于下水道21I47322I147323I1124324J24325J1213261204272254283204294

4、3143051943162943272043383243491543510104二栋二单元楼梯口3611124371225438135643914424合计941m-10-三.技术规范、规程本次雷达探测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四.场地工程地质概况地铁一号线所穿越的站东小区及周边地形平坦,毗邻火车北站,多小区及公共设施。根据现场钻探揭露,场区砂卵石地层透水性好。五.探测方法及原理地质雷达是物探勘察高精度方法之一。地质雷达(GroundPenetratingRadar,简称GPR)依据电磁波脉冲在地下传播的原理进行工作。发射天线将高频(106~109Hz或

5、更高)的电磁波以宽带短脉冲形式送入地下,被地下介质(或埋藏物)反射,然后由接收天线接收(如图1所示)。根据电磁波理论,当雷达脉冲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电性介质交界面时,由于上下介质的电磁性质不同而产生反射和折射。地质雷达主要利用宽带高频时域电磁脉冲波的反射探测目的体。由公式雷达根据测得的雷达波走时,自动求出反射物的深度z和范围。图1地质雷达的测试原理及其探测方法-10-四次地质雷达探测采用瑞典生产的RAMAC/GPR型探地雷达系统,前三次探测采用了500M屏蔽天线,探测深度可达2m左右;第四次探测采用100M天线,探测深度可达15m,并可对前三次探测进行补充。探测场区测线布置

6、见成果图,由于500M天线探测深度很小,2米以下的地层情况我们无法了解;而100M天线体积又较大,在探测过程中受到地物及房屋构造的影响,测线不能覆盖更多的地方,而且第四次100M天线探测时测线与前三次的布置有一些变化,但总的说来不会影响探测效果。七.野外工作方法及数据处理1、野外工作方法根据甲方与我公司所交涉的探测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由我公司人员先在场地内定好测线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然后根据定好的测线测量。为了更好地选取合适的雷达探测参数,在正式开展外业工作前,我们在同一条剖面上进行了多次方法试验对比。野外测量数据现场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初步处理,作出初步的推断解释,对异常点及突变

7、点进行重复测量,以确保数据真实可靠。2、数据处理采用的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发的GR雷达处理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雷达数据的采集是分析解释的基础,数据处理则是提高信噪比,将异常突出化的过程。将野外采集的地质雷达数据传输至计算机中,应用配套的地质雷达处理软件进行处理。首先进行预处理,即定标点的编辑、文件头参数设定及距离均一化。进行定标点的编辑主要是将漏打的定标点补上,多余的删除,使地面所标桩号与雷达图像上的定标点对应起来,在此基础上编辑文件头,设定适当的参数,并进行距离均一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