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五时期.doc

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五时期.doc

ID:25465612

大小:142.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1-20

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五时期.doc_第1页
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五时期.doc_第2页
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五时期.doc_第3页
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五时期.doc_第4页
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五时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五时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2016年11月目录序言1第一部分规划背景2一、发展现状2二、面临的挑战5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7三、发展目标8第三部分主要任务11一、构建西城特色养老服务模式11(一)完善全区养老服务设施11(二)实施幸福养老工程11(三)推进重点领域突破12二、构筑基本民生保障体系13(一)建立健全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体系13(二)完善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16(三)加大儿童福利保障力度16(四)完善优抚安置服务体系16三、激发社会治理

2、活力17(一)深入推进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18(二)推进基层民主自治19(三)完善社区服务体系19(四)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20(五)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20四、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21(一)深化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21(二)促进公共服务方式改革22(三)加快专业社工人才发展22五、加强民政治理能力建设23(一)加快法治民政建设23(二)推进智慧民政建设23(三)促进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24(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24第四部分保障措施25一、构建领导体制25二、推动政策创制25三、加强资金支持26四、加强宣传力

3、度26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序言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政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新的常态化特征,首都和西城区的发展面临着新定位和新机遇,民政事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是西城区“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专项规划,围绕西城区在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进程中走在前列的目标,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建设路径,是新时期西城区民政事业发展蓝图和行动纲领。编制依据:

4、《北京市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民政部《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国家及北京市民政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规划期限:2016年—2020年。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西城区民政系统认真贯彻市、区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定位,在惠民生、抓改革、求创新、促发展方面加大力度,惠民政策全面落实,重点改革举措逐步实施,重点任务全面完成,为西城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成功创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全国养

5、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北京市综合减灾示范区”,社区协商共治机制建设获“201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提名奖,充分发挥了民政在民生和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构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建立了民生工作民意立项机制。不断推进民政工作法制化、标准化,在社会救助、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养老服务等领域出台二十余个文件,制定综合减灾示范街道标准、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标准、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评价标准、社区服务中心评估标准等推动民政工作标准化建设。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

6、议、综合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联合募捐等制度,推动民政工作统筹发展。专栏1:综合减灾示范街道标准综合减灾示范街道标准,是西城区与北京市民政局签署的“一区一品”建设项目重要成果之一。西城区在综合减灾示范区创建工作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地方性综合减灾示范街道标准(试行),包括了2项基本条件和8项基本要素、25条具体要求,强调组织管理、风险评估、预案演练、宣传教育、设施装备、多元参与等社区减灾核心要素。该标准的出台促进了我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对其他地方制定相关标准也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建立了西城特色的综合性

7、、多层次、协调发展的社会救助体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安置渠道不断拓宽,复退军人得到有效安置。军休服务社会化探索初有成效,文化养老得到推进。孤儿福利保障有序推进,推动孤儿融入社会。改进服务管理方式,地退人员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专栏2:西城区社会救助体系“十二五”期间,西城区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全区30个委办局、15个街道的7大类项救助工作实现了救助联动。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基本保障,即低保、低收入制度和特困人员供养制度;专项救助,即助困、助医、助老、助学、助残、住房、法律援助等救助;临时救助,即灾害

8、救助、临时性困难救济;社会救助,即慈善帮扶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帮扶。同时,为确保救助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先后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救急难”机制、低保核查机制以及社会救助监督检查机制。民生服务有效改善。推进社区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发展平台服务商900多家,提供服务项目6大类140余项,便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