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用初一文言文重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学习

生用初一文言文重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学习

ID:25486218

大小:6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0

生用初一文言文重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学习_第1页
生用初一文言文重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学习_第2页
生用初一文言文重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学习_第3页
生用初一文言文重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学习_第4页
生用初一文言文重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学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用初一文言文重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初一小班第3次课﹚一.导语:课标定位1.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掌握情况,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2.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理解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概括诗词曲的大意,感知诗词的艺术形象,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千古佳句。二.考点分析文言文的命题主要依据课标要求,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与理解、鉴赏与评价。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多选自浅显

2、易懂的的课外文言文。考点通常有:1.文言朗读与节奏。2.文言实词。3.文言虚词。4.文言句式。5.文言翻译。6.内容理解。7.思想情感。8.迁移理解。诗歌鉴赏常见考点有:1.理解内涵。2.感知形象。3.探究情感。4.品味语言。5.分析技巧。三.备考方法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古诗文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形成迁移能力,不能学以致用。2.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内容,不能准确概括文意。3.没有理解诗词一般规律,缺失品读诗词的方法。4.没有理解人物内涵,不能准确进行评价。针对上面所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平时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3、1.要夯实基础,厚积薄发。2.梳理归纳,注重迁移。3.掌握规律,准确评价。4.发散思维,联系实际。四.文言文基础知识第一节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1.文言实词:⑴通假字⑵一词多义⑶古今异义⑷词类活用⑴通假字:古汉语中的通假字是一种较特殊的语言现象。通假又叫“通借”或“假借”,是古人书写时本有其字而未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代替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同“披”,意思是穿着。⑵.一词多义:在文言文的不同语境中,同一个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这种现象被称作一词多义。如

4、“寻向所志”的“寻”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不久”。-⑶.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些词的古义与今义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古今意义有别﹙古今异义﹚。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和“绝境”都是古今意义有别的词。“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人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走投无路的境地”。⑷.词类的活用:古汉语中,有些词语在某种特殊的语境中,在它本来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新的意义,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①使动用法。如“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意思是“使……感到劳累”。②意动

5、用法。如“固以怪之矣”中的“怪”意思是“对……感到奇怪”。③名词活用作动词。如“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是“鞭打”。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意思是“吃完”。⑤名词活用做状语。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意思是“像狗一样”,在动词“坐”的前面做状语。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没有明确含义,只能和实词连用的词。初中阶段,应重点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等13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要重点掌握。初中阶段常考的文言虚词,主要

6、有如下几种作用:①起指代作用。如“之”“其”;②起组合作用。如“以”“为”;③起连接作用。如“而”“则”;④起语气助词作用。如“也”“焉”“乎”“矣”。3.文言句式常见的文言句式有:⑴判断句⑵倒装句⑶省略句⑷被动句⑴判断句常见的几种形式①……者,……也。例“陈胜者,阳城人也。”②……也。例“环滁皆山也。”③……者也。例“莲,花之君子者也。”④……者……⑵倒装句①主谓倒装。例句:如鸣佩环。②宾语前置。例句:会宾客大宴。宋何罪之有。③定语后置。例句:马之千里者。④状语后置。例句:又七年,还自扬州。⑶省略句①省略主语。例句:﹙﹚便

7、要还家。﹙﹚属予作文以记之。②省略谓语。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③省略宾语。例句:常蹲其身,使﹙﹚与台齐。④省略介词“于”。例句:北饮﹙﹚大泽⑷被动句被动句就是受动者作主语,施动者作谓语的句子。例。山峦为晴雪所洗。帝感其诚。附文言文译句的基本要求一①一般的句子要求直译,且不能有漏译、误译,只有互文的句子意译。②译句要考虑到句式特点,判断句翻译时要加判断词“是”,省略句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且加上﹙﹚,被动句翻译时要加“被”字,倒装句翻译时要让译句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表达习惯。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8、(一)针对实词(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2)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3)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二)针对虚词(4)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三)针对实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