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

ID:25494162

大小:116.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1-20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_第1页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_第2页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_第3页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_第4页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二、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三、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中药。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四、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

2、、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五、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六、造成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的原因: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    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   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  七、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

3、,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    4、对一些道地药材进行品种考证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八、中药真伪优劣、正品与伪品的含义: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 “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质量

4、规定的中药  中药材出现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的原因:  1、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     2、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       3、个别人有意造假,以假充真九、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1、栽培条件    2、采收加工    3、产地    4、贮藏时间    5、运输      6、非药用部位超标      7、人为参假    8、个别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  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的含量。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稳定性、安全性为指标  对中药质量的评价方法有:药效学、免疫活性、化学模式识

5、别结合药效学、质纹图谱等方法  目前《中国药典》对中成药鉴定常用的鉴别方法是:显微鉴定十、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的原则和要求:制定质量标准应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要求中药的来源和处方要固定,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和生产工艺要固定,临床疗效要确定,对有害物质要限量检查,对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有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等十一、我国中药资源和资源保护的基本情况  1、中药的资源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  2、传统中药约1200种,其中常用中药约500种,民族药1500~2000种  3、全国的道地药材有约200种

6、:四川(黄连、附子、川芎);云南(三七);甘肃(当归、大黄);宁夏(枸杞子);内蒙古(黄芪);吉林(鹿茸、人参);辽宁(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东(北沙参、金银花);江苏(薄荷);安徽(牡丹皮);浙江(玄参、浙贝母);福建(泽泻);广东(砂仁);广西(蛤蚧)  4、资源保护:2002年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并从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大力发展优质道地药材生产及野生珍稀或濒危动植物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可使中药资源永续利用十二、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1、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    2、根据生物的

7、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     3、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           4、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5、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6、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   7、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十三、历代主要本草著作历代主要本草著作成书年代 著者载药数种主要特点  365《神农本草经》西汉时期分上、中、下三品,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本草经集注》 梁代 陶弘景 730为最早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并记载了火烧试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