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的本质分歧是有为而治还是无为而治

诸子百家的本质分歧是有为而治还是无为而治

ID:25496649

大小:61.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1-20

诸子百家的本质分歧是有为而治还是无为而治_第1页
诸子百家的本质分歧是有为而治还是无为而治_第2页
诸子百家的本质分歧是有为而治还是无为而治_第3页
诸子百家的本质分歧是有为而治还是无为而治_第4页
诸子百家的本质分歧是有为而治还是无为而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诸子百家的本质分歧是有为而治还是无为而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诸子百家的本质分歧是有为而治还是无为而治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惫涮急剧变革,各种重要经济问题都提到思想家面前,要他们做出解释和提出解决方案。中国学术思想,源远流长,其源头就在先秦。有源才有流,寻流必溯源。经济思想不但有规范性思想内容,也还有实证性论述。  面对这种现实,老子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无为而治。孔子、墨子、韩非等提出的方案是:有为而治。自秦开始到清灭亡,两千多年的历史,就是儒家和法家有为而治的历史。  第一,           道家老子  老子的书中,都有很多反对知识、反对仁义,反对技巧、反对学习以至赞成没有知识、没有欲望的言论,如:是以圣人之治,常使民无知无欲。绝

2、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如何理解这些言论呢?道家认为,知识有真假之分,俗学所教导的.圣智、仁义,技巧等,都不是真知识,这些知识只会教人贪欲,去做盗贼,去辩君、牧之分这类迂腐的事。真正的知识是道的知识、自然的知识,要学习这些知识。而宗法封建等级观念、仁义礼俗等等,都是假的知识,必须抛弃,而后才能学到真的知识。如同庄子所说轮扁斫轮,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完全掌握了斫轮之数(术)(《天道》)。认为根据观察和操作经验所掌握到的事物固有之理,才是真知识。这也就是道家道法自然的根本思想。理解了道家的这种根本思想,然后才能分辨道家所主

3、张的是什么,所反对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如此主张,为什么如此反对。例如,老子主张无欲或寡欲,这欲是指不应有的、反自然的贪欲而言。在老子所看到的宗法封建制社会里,这种贪欲是社会不安定的主要根源,所以他主张去掉这种贪欲,或尽量减少这种贪欲,努力保持人们自然需要的一种素、朴生活。  老子绝对不是反对符合人们自然需要的欲望。他曾提出圣人之治,要使人们实其腹、强其骨等等,这是人们健康生活所必要的。除此之外的欲望,就是反自然的,即如庄子所说,会导致以物害己。又如,道家所倡无为学说,往往被视为消极倒退思想,其实这是根据儒家等派学说观点所作的评论。从道家来说,无为是非常积极的,非常根本的思想。因为道家所

4、说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一切要任其自然,符合于事物的本来态势,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依仗所掌握的权势,违反本来态势,强制作为。像儒家的伦常规范,法家的严刑峻法,都被道家认为是不合自然态势的,都是应该反对的。  老子不是不谈治国的大事,但他指出,爱民治国要生之,富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庄子则指出治人之过,是由于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自然的状态不能保存)  道家的哲学思想和它的经济思想的关系,则显示了另一方面的意义。道家老庄学派不承认贵贱尊卑的礼制,也反对刑赏禁令的法制,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同受道的支配。道就是宇宙万物(包括人类)本来的样子

5、(道法自然,《老子·25章》),因而个人活动乃至国家的治理,都应该顺应自然。据此,该学派主张个人应该少私寡欲(《老予·19章》)、不以物害己(《庄子·秋水》),以求得身心极大的自由。而就治国来说,则应该为无为,事无事(《老子·63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庄二产·应帝王》),反对任何人为干预,主张完全合乎自然行事,以小国寡民为理想社会的模式。道家的全部经济思想,亦不外乎这几点。  老子对欲望问题也很重视。《老子》一开篇就把欲望问题同道和有无一起提了出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上面这段论述,是老子欲望论的理论基

6、础。因此,对老子欲望论的分析还应从这里开始。王弼注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云: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其注常有欲,以观其徼云,徼,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我们在上节探讨道常无为时指出,无为即顺乎自然。这是一种无任何意志和目的的状态。欲望则是意志和目的的表现。所以无为的状态,就是没有欲望的状态。反之,有为则是有意志有目的的状态,也就是有欲望。因此,《老子》开篇的这段话中关于欲望的观点可以这样来理解:作为天地之始的无,是没有任何意志和目的的,也就是没有欲望。天地之所以能长存,也正在

7、此。所以,人们也只有在无欲的状态,才能了解始物之妙。作为万物之母的有,已是有意志有目的即有欲望的了,不然,就不能生成千姿百态的万物。所以,人们也只有在有欲的状态,才能了解成物之徼。可见,老子既认为人应无欲,也承认人之有欲。老子的欲望论应包括无欲算和有欲两方面的内容。无虽是天地之始,但现实世界的生成却出于有。有了现实世界,也就有了人的欲望。常有欲,以观其徼,正说明人的欲望一开始就同有形有名的万物的生成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无是最高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