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学 总结

新闻采访学 总结

ID:25498783

大小:80.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20

新闻采访学 总结 _第1页
新闻采访学 总结 _第2页
新闻采访学 总结 _第3页
新闻采访学 总结 _第4页
新闻采访学 总结 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学 总结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闻采访学总结[新闻采访学总结]1.记者:记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新闻采访学总结。广义的解释,把记者、编辑、评论员、专栏作家等,都统称为新闻记者;狭义的解释,是专指那些经常在编辑部外进行新闻采访活动,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任务的人员。本书所指的记者是就狭义而言的。  2.1815年8月5日创刊于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是近代第一家中文报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的开始。  3.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  新闻单位之所以设专业记者,一是为了使各个领域的采访报道都有专人负责;二是有利于培养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

2、域的专家。专业记者的特点,一言以蔽之,曰专,即要非常熟悉他报道领域的专业情况、专业知识和专业政策。  4.机动记者  直接受总编辑或记者部派遣与指挥的记者。他们的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去哪里,称得上是“满天飞”。机动灵活,随时出击,是机动记者活动的特点。  机动记者要胜任自己的工作,政治和业务两方面都应较高,政治水平要高,新闻敏感性要强,知识面要广,工作经验要丰富,写作要快,身体要好。  现在,许多中央和省得报纸,都设有一定数量的机动记者。  5.特派记者  特派记者在中国新闻史上,一度称为特派员。  特派记者是因特殊采访任务的

3、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  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都应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历史上有名的特派记者:邵飘萍、范长江。  从作者署名上就可以看出是否是特派记者所写。  6.特约记者  特约记者的编制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人民日报》特约记者的一是地方党委或业务部门做实际工作的同志;二是省、市报纸的负责人;三是作家。  魏巍、徐迟等都做过特约记者。  7.地方记者  记者站历来都是自上而下建德,这种形式可以称作纵向建站。改革开放以来,增加了两种形式:  一是一些外部新闻单

4、位打破惯例,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在北京市设立记者站。  二是横向建记者站。例如,一些省报为了加强对特区的报道,在深圳建立了记者站。  记者站的职能仅限于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活动,记者站一律不得从事与新闻采访无关的其他活动,不得从事报刊发行、广告、拉赞助及其他形式的经营活动。  8.驻外记者  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  中国报纸有驻外记者的历史,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末,在国外延聘记者。  第二阶段:民国时期,从国内派驻外记者。  北京《晨报》,上海《时事新报》开派驻外记者的先河。  瞿秋白

5、非常出名。  9.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  10.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三是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四是发扬优良作风。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六是遵纪守法。七是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11.直面采访: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其特点使,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客观情况,搜集新闻素材。在采访方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采访方式,也是现在用得最多的一种采访方式。  12.视觉采访:用眼睛采访,和直面采访同步进行。  视觉新闻—

6、—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13.书面采访:书面采访是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14.体验式采访: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你,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  15.电话采访:记者通过电话这种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同采访对象对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  17.互联网上采访:互联网可以

7、了解最新信息,可以拓展消息来源、可以运用网络进行调查、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聊天工具进行采访、可以收集背景资料、还可以发现新闻线索等等,工作总结《新闻采访学总结》(..)。  18.新闻线索:是向记者提示何处有新闻的信号。  19.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  (1)通过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获取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  (3)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  (4)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  (6)通过新闻媒体获取  20.新闻敏感:是记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西方新闻学著作把新闻敏

8、感称作“新闻鼻”。  21.怎样培养训练新闻敏感?  (1)要努力学习马克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新闻不能脱离政治,新闻总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  (2)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价值的理论  (3)要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