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病篇》治湿四法探析论文

《湿热病篇》治湿四法探析论文

ID:25506569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湿热病篇》治湿四法探析论文_第1页
《湿热病篇》治湿四法探析论文_第2页
《湿热病篇》治湿四法探析论文_第3页
《湿热病篇》治湿四法探析论文_第4页
《湿热病篇》治湿四法探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湿热病篇》治湿四法探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湿热病篇》治湿四法探析论文【摘要】通过研读分析《湿热病篇》,发现薛生白治疗湿热病时,娴熟得运用了宣湿、化湿、燥湿、利湿之法,对当前中医临床颇具指导意义。【关键词】湿热病篇湿邪治湿薛生白Abstract:AfterreadingandanalyzingShiReBingPian,.freelethodsofdampnesseliminatingindampheatdiseases,suchasventilatingdampness,resolvingdampness,dryingdampnessandremovingdamp

2、ness,ethodshasgreatinstructionalmeaninginclinicaltrea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Keypness;EliminatingDampness;XueShengbai薛生白的《湿热病篇》..毕业,是温病中第一部详细论述湿热病的专著,书中对于湿邪的治疗,常采用宣湿、化湿、燥湿、利湿四法,现讨论如下。1宣湿法宣湿法是用芳香宣透或微苦而辛之品,通过宣畅肺气,使“肺为水之上源”的功能恢复,津液得以上下输布,湿邪消除。适用于湿温初起,症见身热午后较甚,

3、汗出不解,或发热恶寒无汗,身重头痛,小便短少,苔白腻,脉濡缓等。如《湿热病篇》原文第2条“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牛蒡子等味。”论中香薷辛温开通,苍术皮以皮入皮,可使肺气得以开宣,湿邪可得宣化。再如第10条“湿热证,初起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湿伏中焦,宜藿梗、蔻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佩兰叶、六一散等味。”虽论湿在中焦,但薛氏用苦温之杏仁,开宣肺气,气化则湿化,配合桔梗、枳壳,宣降肺气,升降气机,使水道通调,给湿邪以去路,达到“启上闸,开支河

4、,导湿下行,以为出路”的目的。宣湿法亦适用于浊邪蒙上之证。如原文第31条“湿热证,初起壮热,口渴,脘闷懊憹,眼欲闭,时谵语,浊邪蒙闭上焦,宜涌泄。用枳壳、桔梗、淡豆豉、生山栀。”薛氏认为“眼欲闭,肺气不舒也;时谵语者,邪郁心包也。”须“高者越之”,“引胃脘之阳,而开心胸之表”。虽为神志病变,重点在心,但薛氏用苦辛桔梗,宣开上焦肺气,配合枳壳辛行苦降,调畅气机,理气宣窍,临床用于心神病变,确有良效。2化湿法化湿法是用气味芳香的药物醒脾、运脾,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适用于湿浊中阻,脾为湿困之证。脾为湿土之脏,盖脾喜燥而恶湿,土喜暖

5、而爱芳香。香可通气,能行中焦之气机,还可以解除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的症状。症见脘腹痞满、嗳气吞酸、呕吐泄泻、食少体倦,舌苔白腻,脉濡缓等。如《湿热病篇》原文第8条“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和第10条“湿热证,初起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湿伏中焦,宜藿梗、蔻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佩兰叶、六一散等味。”以及第13条“湿热证,舌根白,舌尖红,湿渐化热,余湿犹滞,宜辛泄佐清热,如蔻仁、半夏、干菖蒲、大豆黄卷、连翘、绿豆衣、六

6、一散等味。”中,薛氏旨在用藿香、佩兰、白豆蔻、郁金等药物的芳香之气,助脾醒胃,正气得畅,湿邪自除,故能止呕逆,开胃进食。3燥湿法燥湿法是用味苦性温的药物,燥脾土,健脾运。适用湿浊内盛,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病证。如《湿热病篇》原文第12条“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湿滞阳明,宜用辛开,如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等味。”早在《内经》即提出:“湿淫于内,……,以苦燥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的治湿原则。湿为阴邪,非温不化。薛氏多用苦温药物燥湿,疏利中焦气机,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湿邪中阻,易伤脾阳,更碍气机。气

7、滞、阳虚又使湿邪内生,加重湿病。湿不自化,气机调畅则湿邪易化,所谓“气化湿亦化,气行则水行”,薛氏亦提到“宜用辛开”法则,所用药物,均味属辛,辛走气,能化液。《医原·百病提纲类》指出:“湿阻气机者,辛苦之味,开化以行之。”4利湿法利湿法用甘淡之品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使湿邪从小便而出。适用于湿热下注,小肠泌别失职,症见便溏、尿赤。如《湿热病篇》原文第11条“湿热证,数日后,自利溺赤,口渴,湿流下焦,宜滑石、猪苓、茯苓、泽泻、通草等味。”《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故历代医家均强调治湿应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湿

8、热病证中,利小便既可以使湿从下而解,又有利于湿热两分,则病轻而缓。故薛氏应用茯苓、滑石、通草、泽泻、猪苓、萆薢等甘淡之品,淡渗利湿,使湿邪从小便而解。同时,滑石、通草性寒,还具有清热的作用,使湿祛热除。此外,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还运用温阳法以逐湿邪。如原文第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