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妙法”巧治肝病论文

浅谈中医“妙法”巧治肝病论文

ID:25508754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浅谈中医“妙法”巧治肝病论文_第1页
浅谈中医“妙法”巧治肝病论文_第2页
浅谈中医“妙法”巧治肝病论文_第3页
浅谈中医“妙法”巧治肝病论文_第4页
浅谈中医“妙法”巧治肝病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医“妙法”巧治肝病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医“妙法”巧治肝病论文..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体内物质能量代谢的中心站。据估计,在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500种以上。首先它分泌胆汁,帮助消化饮食;它把吸收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供给我们机体能量,让我们能够精力充沛地完成一天的工作;它能贮藏和燃烧体内的脂肪,控制我们的体形;它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贮存器官;它还能够氧化、还原、分解体内的毒素,吞噬不小心吃入体内的细菌,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实验证明..,动物在完全摘除肝脏后即使给予相应的治疗,最多也只能生存50多个小时。这说明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器

2、官。1肝的生理功能肝,阴中之阳脏,魂之处,血之藏,筋之主,其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疏泄指肝对于全身的气机、血液、水道、津液等方面具有疏通、畅达、宣泄的功能和特性。以保持肝本身功能和其他脏腑功能活动的重要条件。肝藏血,指肝具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即“肝主血海”也。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肝疏泄正常、气机调畅、血运畅达、藏血才能保障;反之也只有肝的藏血功能正常,肝血充足,肝木得养,其疏泄始能正常发挥,故前人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肝之藏血,其体为阴,是疏泄功能的物质基础,也是肝本身乃至其他脏腑功能活动正常进

3、行的物质基础。朱丹溪有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何况阳主动,阴主静,人体常居阳动状态之中,精血、阴气最易耗散。故此示人保护阴精,强调养阴在养生、治疗上的重要性。具体对肝脏而言,肝常行疏泄功能,居阳动状态,肝体精血则易耗散而常虚。2肝病种类常见的肝病有肝炎、肝硬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肝炎主要以慢性肝炎为主,按病因学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毒性肝炎、遗传性疾病以及其它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而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乙肝病毒是一种世界性传染疾病,据统计全球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人数超过2

4、.8亿,中国是乙肝的高发区,目前有现症的慢性乙型肝炎约3000万人。每年国内死于乙肝后肝硬化者有40万人。3肝病表现肝病的表现是很隐晦的,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疲倦乏力和不思饮食。常见症状有胀痛或不适,恶心,厌油腻,食后胀满或有黄疸,口干,大便或干或溏,小便黄,或有低烧,头昏耳鸣,面色萎黄无华等。如果是肝硬化,除有肝炎的临床表现之外,还有腹水,腹壁血管突出,周身水肿,尿少,肝掌,蜘蛛痣,严重者还可能大出血。为了尽可能早的发生肝病,及时做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发生自己有上述情况,应该先上医院检查乙肝两对半,肝功能,肝脏B超等。4肝

5、的病理养肝者,养肝体也,即滋肝阴养肝血之谓也,肝病以实证居多,故世人治肝每以疏肝理气,清泻肝火等为法,实则养肝之法亦贯穿在肝病治疗的各个阶段。兹从以下方面作一探析,以求正于大方之家。肝病种类繁多、变化复杂。然分言之:肝气病、肝火病、肝风病可概括肝病之大部。肝气病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①疏泄功能失常,致肝气郁结,不能疏泄肝血,则肝血不能正常濡养肝及脏腑形窍,可出现肝体亏虚之征,且肝郁日久必损伤人体正气,而肝体不足,虚体气郁自不用言。②疏泄太过,肝气横逆,肝气过旺则必暗耗肝体精血,而致肝体相对不足。至于肝火、肝炎皆是以肝气病

6、为病理基础的,所以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肝体亏虚,而且某些病理改变尚可加重肝体亏虚。如肝经火盛、邪火则可灼伤人体肝阴;风动、肝气过旺亦可暗耗肝之阴血而加重肝体损伤。5某些药物应用疏肝药物,因肝本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临床对肝气病的治疗,首先采用疏的方法,有时也的确能收到药到病除之功,但是值得提出的是,有很多肝气病会出现疏之不愈或愈疏而病愈甚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肝气病既有郁或逆的表现,又有虚的表现,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此时若再用辛香燥烈、耗气伤阴之品疏导,则会致肝体更虚,郁者更郁,逆者更逆,故清代李冠仙指出:“若夫专用破气

7、,纵一时较快而旋即胀痛,愈发愈重,此粗工之所为,不足以言法也。”如柴胡,古有“柴胡劫肝阴”之说,当慎用之。苦寒之品化燥伤阴,对肝火病,临床除配疏肝之外,治多以苦寒清泻肝火为主。过去皆认为苦寒易伤阳败胃,实不知苦寒亦可化燥伤阴,故吴鞠通《温病条辨》在温邪入阴而见阴虚征象时,多剔除芩、连等苦寒药物。近人陈立华等在慢迁肝治疗中亦发现久用苦寒清热之品出现饮水多,唇口焦燥起皮、舌红瘦少苔之象,停用苦寒清热解毒之品改为滋阴柔肝的一贯煎则燥象悉除。关于苦寒化燥伤阴,任应秋先生曾解释为:“寒则能缩,气血敛涩,故不能滋润而燥生”。姑且不

8、论此解释是否妥当,但这种临床现象的确存在,显然,肝病过多应用苦寒清热之品必会耗伤肝体。6中医肝病治则从肝脏的生理、病理、临床治疗上分析,可以发现:生理上肝常不足,病理上肝体时虚,而临床治疗上某些药物的应用又有导致肝体亏虚的可能,那么治肝之法究竟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如何来遣方用药呢?古人的经验也许能给人以启示。6.1经方“四逆散”: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